把尿、把便=拔苗助长?

2015-06-02 01:40张思莱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5年4期
关键词:如厕纸尿裤卫生间

【育儿传说辨真假】 (2)

育儿路上,特别是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接触了各种信息——老人的、育儿嫂的、亲戚朋友的、专家医生的、育儿书的……信息多有其好处,但需要当心,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有时也会把我们引入歧途哦。我们会每期选取一个坊间流传较广且较有迷惑性的育儿传说,请专业医生给予鉴别,并就这个问题深入剖析。

很多家长咨询:家里的老人早早就给宝宝把屎把尿了,但接触过一些新的育儿理念的年轻爸妈们,又看到现在很多专家反对这样的做法,认为会给宝宝带来过多压力,甚至会影响宝宝性格的发展。

【辨真假】到底该不该给孩子把便和把尿呢?这是另一种拔苗助长吗?

我的看法是:把便和把尿不是一回事,我同意把便、不同意把尿。

为什么呢?这要从孩子排泄尿、便的生理过程谈起。

关于排尿

一个正常人排尿的生理过程是这样的:肾脏生成的尿液经过输尿管运送到膀胱储存,膀胱储存到一定的容量时才能引起反射性排尿。尿液的压力刺激位于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由牵张感受器发出的排尿信号经周围神经系统传导至大脑皮层排尿反射高级中枢,产生尿意。排尿指令到达膀胱,膀胱逼尿肌收缩,引起尿道括约肌松驰、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在排尿时腹肌和膈肌的强烈收缩,也能产生较高的腹内压,协助克服排尿的阻力,直到尿液排泄为止。

但是小婴儿的膀胱黏膜柔嫩,肌肉层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埋于膀胱黏膜下的输尿管短而直,抗尿液返流能力差,易发生膀胱输尿管返流。由于膀胱储尿功能差,而且小婴儿大脑发育不成熟,不能刺激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向大脑排尿反射中枢传递排尿的信号。随着年龄的增长,此段输尿管增长,肌肉发育成熟,抗返流机制逐渐增强。5~6个月后条件反射逐渐形成,在正常的教养下,1~1岁半可以养成主动控制排尿的能力。

频繁地“把尿”,多次小便,膀胱储存尿的功能和排空的功能就得不到锻炼,不利于孩子的生理发育。而且“把尿”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尤其是一些家长往往在夜间孩子进入深睡眠的时候拽起孩子就把尿,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1岁以后,多是在1岁半以后,随着膀胱储尿功能和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发育完善,再训练孩子排尿就比较容易进行了。

实战经验:我有两个外孙。大外孙1岁4个月时,随着控制尿的能力增强,两次尿之间可以间隔2~3小时,而且随着语言的发展,每次尿之前都会告诉我们“尿……”,随后带他来到卫生间脱掉裤子,他就顺利将小便尿到他专用的尿盆里了,当然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表扬和鼓励,获得表扬后他再有小便时就更乐意去重复这些行为了。白天我们及时提醒他去卫生间尿,基本上就很少尿湿裤子了。但是夜间还是使用纸尿裤。为了夜间也去掉纸尿裤,晚餐时我们很少给他喝汤水了,而且晚饭后就不让他再进食了,临睡前尿一次,第二天清晨再尿一次。这样,2岁时他就完全不用纸尿裤了。便的生理关于机制来谈 为什么我不同意把尿:

关于排便

正常人排便的生理过程是:胃和肠道消化的食物产生的废物形成粪便,当粪便被推入直肠后,直肠被充盈而膨胀;当直肠腔内达到一定压力时,会将冲动信息通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向大脑排便反射神经中枢发出排便信息,人便有了便意。随后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肌肉收缩,增加腹压、盆腔压力以及肠腔内压,肛门内外括约肌松弛,大便就排出体外了。

一般小婴儿在大便前是有表现的:可能突然表现为眼周围发红、眼神发呆、身体扭动、嘴角向两侧撇着使劲、甚至放几个臭屁,这时家长赶快“把便”,一般大便都会排出来,如果江把便与家长发出的“嗯嗯声”结合起来,孩子以后只要听到家长的“嗯嗯声”就会很快地大便了,很容易地建立排便的条件反射。

许多孩子的大便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这样就减少了家长的很多麻烦。其实,只要孩子已经能够独立坐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训练坐盆大便了。当孩子成功地在清晨大便一次后,家长就要有意识把排便的时间安排在早晨,每次把便或坐盆的时间掌握在5分钟左右,不要太久,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也能减少肛门压力、静脉回流困难。

实战经验:大外孙9个月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训练他到卫生间“坐盆”大便,让他知道卫生间才是排泄的地方。为了让他及早接受如厕训练,我给他使用的便盆是一个前面有可爱的卡通造型、可以拆卸的塑料坐盆。坐盆前方竖立着憨憨的、天蓝色的小熊头,十分可爱!小熊头上的两只耳朵是双手可以扶着的把手,每次坐盆就好像骑在小熊身上一样。每次当他放了几个屁并大声叫时,我就知道他要大便了,于是让他坐盆。第一次的坐盆训练进展得非常顺利,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尝试,以后就顺理成章地一次次坚持下来,通过几天的训练,他就已经体会到坐盆大便比大人把便更舒服了,而且坐盆还是一次很有趣的玩玩具的过程,甚至大便结束后还舍不得离开。所以,去卫生间坐盆大便也成了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了。小便也就顺理成章地通过坐盆解决了。1岁3个月时,开始训练他坐在儿童马桶圈上直接到卫生间马桶上大便,虽然还需要大人扶着,但是他感到这样大便就与大人一样了,也是一件让他很自豪的事情。

有必要及早进行如厕训练

作为拥有多年儿科临床经验的医生,我一直认为:及早让宝宝建立排便和排尿的条件反射、进行如厕训练有助于孩子身心发展。美国约克怀勒大学心理咨询教授、教育学硕士、医学博士琳达·索娜教授在《婴幼儿早期大小便训练》一书中谈到:“专家认为,婴儿具有延迟排便的能力,在2~3个月时就可以根据提示使用便盆……”如果延迟训练的话,孩子在以后学着坐便时就不会用力;而且使用一次性的尿裤或尿布如果不及时换的话,污染的尿裤和尿布很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和发生尿布疹。一旦孩子习惯了脏兮兮的尿布的气味,错过了如厕训练的敏感期,以后再训练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因此也就会困难很多。尤其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和情绪的逐渐发展,害羞的情绪开始产生,随之而来的是羞愧感产生,如果到了3岁还在使用纸尿裤和尿布的话,孩子会为此感到羞耻,就会产生自卑感、孤独、焦虑、胆怯等心理,而且我们临床发现,3岁以后的孩子发生原发性遗尿症(夜尿症)和遗粪症,往往是由于从小缺乏大小便训练而导致的,所以儿科医生尤其是行为儿科学的医生,一般都认为应该在婴儿期进行把便训练,争取2岁~2岁半完成如厕训练。

注意: 家长必须要清楚,大小便训练需要家长长久的耐心。我的小外孙到2岁半才完全撤掉纸尿裤,即使这样也会有反复,主要是夜间可能尿床。但是家长不要责备他,不要让他产生紧张和不安,更不要认为尿床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家长要分析孩子尿床的原因,以后注意改进就是了。

作者简介:张思莱,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原卫生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国家级专家,擅长新生儿专业、儿童保健、儿童疾病治疗以及儿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在婴幼儿早期教育及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研究。

猜你喜欢
如厕纸尿裤卫生间
下期预告:如何帮助幼儿愉快、轻松地进行如厕训练?
论跨性别者如厕权实现的困境与方式
弟弟的纸尿裤
卫生间抢劫案
PLC和触摸屏在卫生间控制系统的应用
胖嘟嘟的纸尿裤
在卫生间里“玩一会儿”
2015年婴儿纸尿裤创新趋势——更轻薄、更柔软、更舒适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着急如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