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
对于基础教学,我们除了要贯彻课堂,更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中学数学关注什么?它对学生人生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怎么驾驭课堂,如何抓住学生?思考有益于发展,更好更深的思考才有可能更好地前进。随着初中数学课程的不断改革,数学怎样发挥更鲜明的作用,而不是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更为关键,我们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思索。
一、用数学活动回归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观察、实验、验证和交流。例如,在讲解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时,不是单刀直入、教师直述证明过程,而是可以向学生展示几个与圆有关的实物以及各种角的实物,并以平面图的形式画在黑板上,让多个学生连接圆上的任意四个点得到相应角,找出有多少个圆周角,在连接三角和寻找圆周角的过程中,寻找规律,最后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出圆周角的证明方法。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可以介绍学生阅读一些数学小故事,数学家的故事等,并讲述自己的感触,在课堂上交流学习感受,激励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二、落实激发点,创设合理情境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有着严密性、丰富性、逻辑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它可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往往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出现问题。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当善于抓住数学学科的知识特点,增加创新教学的方法,抓住初中生好奇的心理状态,创造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在快乐中学到必要的知识。比如在学习解三角形时,传统的方法就是教师讲解公式、示范例题,学生练习题目。如果设置这样的一个情境:要装修一个房间,在边角铺设瓷砖,在中间铺设地毯,要用多少各种材料。学生通过自己摸索计算,得出结果,然后再总结出公式。教师将生活中的问题和所学的知识相结合,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再进行有效地引导,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学习目的。
三、利用发散思维,牢固掌握知识点
思维是数学的灵魂,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一般通过一题多用法、一题多解法等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如学习圆的面积和周长时,教师让学生回忆学习地理课中地球的面积和赤道长度,从而得出直观性问题。这样能判断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能否发散思维,进而创新,并在拓展知识等方面对其进行引导。
初中数学注重基础,更注重思维等习惯的形成,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创新课堂模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 王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