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源泉,能给孩子提供第一手真实的教育情境。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创建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搭建展示的舞台,鼓励他们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良好品德,真正实现品德教育的目的。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源于生活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品德课教学时,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可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帮助他们将生活经验中复杂的情况加以简化、浓缩、迁移、提炼和升华,为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思想品德的培养回归现实生活。
如,在教学《我掉了一颗牙》时,恰逢班上不少学生掉了牙、课前,我先把班上掉了大门牙的学生拍照然后做成课件,学生准备刷牙的用具。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掉牙的感受,让鲜活的现实生活与教材结合在一起,引出教学主题。课上我拿出一副牙齿模型,先请学生来演示自己的刷牙方法,由其他同学来评一评。学生观察非常仔细,纷纷提出意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刷。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记住正确的刷牙方法,我用课件展示刷牙动画,让学生学一学,记一记。但是光有方法的指导是不够的,更要注重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方法。于是,我在对刷牙方法进行正确指导后,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进行练习,在《刷牙歌》中跟着老师看着动画来练习,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同桌学生之间互相检查,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从初试刷牙方法到师生共同探究,再到学生之间互评,这样,通过自主活动获得认识发展,技能巩固,显然优于纸上谈兵式的空洞说教。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实际操练,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体验。
二、生活内容认知化——高于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来源于生活,但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克隆,也不是毫无选择地拷贝生活的过程。它是对儿童的生活进行锤炼与精选,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使学生的体验与认知发展得到统一,实现道德认识建构的目的,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课堂上,要深入地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对事例的讲解细一点,深一点,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事物,提高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
例如,在教学《逛商场》时,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长带领下完成实践活动——购买一件自己需要的物品。课上围绕学生每天喝的学生牛奶(梁丰牛奶)的“包装袋上学问多”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看食品包装袋上的相关信息,进而识别商品的真伪优劣。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明白了大家喜欢去超市购物,是因为超市货物多,来源正规,价格便宜,而且超市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挑选东西比较方便……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平时购物时,为了避免给超市工作人员和其他购物者带来麻烦,不能随意摆放物品,要做一个文明的购物者等。面对超市里的特价商品,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特价商品。认识新颖的购物方式(电视购物、网上购物),告诉学生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尝试这些购物方式。本课的教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挖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形成正确的观念、态度和思考问题的价值取向。
三、认知内容实践化——引领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品德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作为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技能,更要搭建走向生活的桥梁,链接课堂生活和生活课堂,把品德课堂搬进生活大舞台,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如,在教学《平安回家》时,通过课上的学习认识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再将学生带到马路上、十字路口,请交警叔叔进行现场指导,指导他们辨认交通标志和信号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采访周边工厂,通过采访、调查,让生活中的“直接形象”进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认识,触发情感体验。
“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在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儿童生活,合童心,有童趣,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们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让孩子们通过生活学习知识,通过生活快乐成长。
编辑 薛直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