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2015-06-01 18:21王维利
新课程·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认同践行认知

王维利

摘 要:认知、认同、践行,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成知行合一,养成高尚的品质,做一名令人喜欢的好学生。

关键词:认知;认同;践行

思想品德课不是用來背的,而是用来照着做的,学好知识,学会做人,知行合一,这是每一个思品课教师亟待破解的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理论学习,启示借鉴,实践探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办法,即认知、认同、践行。

一、认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要求广大教师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以及照本宣科、过多说教,由“一言堂”变成“群言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问题为导向,以讨论为主,将思想品德课枯燥、抽象、深奥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变为具体的、浅显的、生活化的事例。由此一来,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学有规律,学有方法、学有技巧,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力、持续学习力、合作学习力。学生对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懂、学会、学透,达到认知水平。这一步很关键,是践行的基础。

二、认同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的发展,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形成。中学时期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和有过的经历可能会影响其人生走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全面、准确的学习,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加强对社会思潮辨析引导,分清重大是非,不给错误思潮的传播提供渠道和空间,分清哪些事情是正确的,哪些事情是错误的;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要立场坚定、态度明确、旗帜鲜明。教师要引导学生弃恶扬善,以德修身,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增强抵制错误思潮的本领,批判假恶丑,弘扬真善美。进一步使学生的思想认识高度趋向一致,达成共识,即所谓认同,这一环节也很重要,是践行的保障。

三、践行

教育是造人的工程,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尊重与关爱,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做好学生的感觉,让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人格都得到一个提升——这才是我们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教师应是学生成长的楷模,育人先育己,教人先正身,用自己的模范言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坚持课堂育人与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高尚的情操。学以立德,学以修身,学以增智,学以践行。践行是认知、认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归宿,是最终结果。学习的目的关键在于应用,尤其是思品课,教师要进行德育渗透,思想熏陶,行为示范,全程跟踪,全员育人。从小事做起,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无数的小事铸就了成功。平时从语言文明,行为得体,尊师爱幼,团结互助,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纸屑,不乱涂乱画等诸方面做起,长期坚持,锲而不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自觉践行,自我反省,彰德抑恶,修身养性,完善自我,丰富自我,超越自我,成为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的人。

养德砺行,修炼魅力,成才先成人,根基在德行,心灵有养分,精神是支撑。只有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才能切实让学生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争做一名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人。这才是思想品德课教师追求的最大目标。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认同践行认知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