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鹏
摘 要:现在,大多数家庭都以子女为中心,常常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培养出不少“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习惯“被爱”,却不擅长“去爱”。当前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课就是爱的教育,让孩子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学会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个心中装满爱和温暖的人。
关键词:教育;培养;爱心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擅长“去爱”呢?可能更多的還是缺少一种意识,一种“去爱”的意识。当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会不断地从家人、老师、朋友、同学那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必需品”,如果成长正确,也会逐步养成去关心、去关爱他人的习惯,也会潜意识的将这样的“必需品”传递下去。可是,由于一些家长运用这种“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的错误教育方式,将孩子引向了一条“皇帝”的路,导致了许多孩子认为别人帮助自己是应该的,而对于别人,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应将孩子的这种态度和想法扼杀于摇篮之中,要让他们知道不仅要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还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一份爱心传达下去,做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儿子很小的时候,喜欢听童话故事,对这些充满了真、善、美的小故事,他总是瞪着眼睛,听得津津有味、格外认真,我也将故事中的人物精神、人物品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给他,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感染着他,从中他渐渐也懂得了真诚、善良、友爱。记得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感触很深。在某个学校里,一位学生被医院检查出患了白血病,当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儿子时,他不以为然,当时我心中就有一丝震惊,从小给他传递的优秀的人物思想、励志的人物精神在哪呢?我想了许久,或许他并不知道白血病的可怕,所以,又给他讲了白血病化疗、骨髓移植的知识,给他看了一些病例的视频,让他了解这病情的可怕之处。儿子听完,一改之前的态度,非常着急地问我:“妈妈,那位学生会不会很痛苦呀?他还那么小,受得了吗?”我问:“那你愿意为这位学生做点什么吗?”说着,我拿出报纸,找出《捐款倡议书》,念给他听,告诉他,只要大家都为这位学生尽一份力、献一点爱,他的病一定会好起来,他就能重新回到学校啦。“妈妈,我要把我储蓄罐里的硬币全部捐给他”,儿子迫不及待地说道。这句话虽然是我想听到的,但也微微出乎我的意料。这些硬币,儿子积攒多年,从不舍得花一分,这次为了帮助患病学生,毫不犹豫地全部捐出,让我不禁在心中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也感叹多年心血没有白费,善良与爱已进驻他的心里。周六,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带着儿子,拿着沉甸甸的储蓄罐到附近的银行,看他坐在柜台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叔叔数着一个个硬币,我问他:“心疼吗?”“妈妈,不!”他使劲地摇头,面带微笑,眼眶有泪花闪烁。在我看来,儿子的泪光里不乏一丝心疼,但更多的是对受病痛折磨的学生的一份同情。儿子的微笑饱含着希望,传达着对小伙伴的诚挚祝福。儿子的“小存款”只有400多元(后来我给他凑整500元),但爱的价值远非数字可以衡量。许许多多的孩子向这位学生伸出了援手,我想这一片片爱心,一定会点燃这位学生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希望之火!
通过这件事情,我想儿子会真正明白在五年级学过的那句话:“付出永远比索取快乐”。确实是这样,父母最该给予孩子的,并非物质上的富足,而是精神上、时间上、情感上的关爱与付出,待人待事态度上的教育与引导,让他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爱的力量,真正懂得付出的意义。
作为父母,我觉得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的有两点,除了付出,还要有一颗坚强的内心。因为人生也许有太多的挫折和困难,我们无法选择,也无法逃避,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现在我们可以为他们排忧解难,但今后,他们也总有独立的一天,也定会有独立面对困难的时候,所以,我认为,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就应该锻炼孩子遇到困难时的那份决心,希望他们以后不管怎样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以微笑去面对、用微笑去解决一切难题。
我总结了一下我这么多年的教育经验,对于学生,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倾听他们的想法,遵循他们的意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一个飞累了可以停下来的避风港,让他们可以在自己梦想的道路上大步的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肖建彬.论中小学管理中教师的职能[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9).
编辑 郑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