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海
摘 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切入点,结合对新课标的理解,比较全面地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解读初中数学新课标,全面阐述了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转变。
关键词:建构主义;新课标;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并不全部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因为学习者才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让学生学会沟通和分享。而学生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即构建主义理论所说的信息加工主体呢?简言之,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主导的主要方式就是点拨和为学生设置问题,这些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点拨要言简意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不断肯定、修正自己的思维,实现自我构建。
由以上可知,建构主义的核心是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放在核心位置。也就是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占有信息资源,感受情境、探索发现,让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教育,创造他们自己的知识,用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去研究并向他人表达信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达到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这一教育思想无疑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颠覆,尤其是新课程标准颁行以来,人们发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思想和新课标指导思想的许多相通之处,这一点在初中数学新课标当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教学的课程观
传统的课程一直强调教师对课堂和学生的控制,学生永远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位置。新课标的数学课是由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就是说,课程是动态互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既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新课标之数学教学不但重结果,更重过程,也看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这在以往的传统数学教学理论中是一个空白。而这一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体验数学中达到目的。主要是体验数学的自然科学性,体验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还有就是体验数学和谐之美。
二、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体验数学、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传统教育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界定,使得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但建构主义认为,这个被动接受在很多时候只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因为学生接受知识是有选择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其自己在脑子里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因此,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关注学生成为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更难得的是,新课标还强调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数学教学过程既是师生知识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以及学生的道德和人格的发展,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新课标中的影响还表现在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强调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是独立独特和发展的人,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对师生关系全新界定的理论深刻地影响着数学教学的其他方面。首先就是新课标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极其重视。这种创新是指学生在其原来知识基础上的突破和发展。其次,新课标的数学教学比以往更加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育,不再把善于破解数学难题作为衡量学生数学学习成功的唯一标准。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因为热爱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数学教学还要激励学生向那些伟大的数学家学习,学习他们身上勇于探索数学科学奥秘的可贵精神。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上伟大的数学成就,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引導学生探索数学和体验数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出版社,2003.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