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海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目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阅读课分为精读和泛读两种形式。所使用的课文来源于英美经典小说改编作品或外媒经典报刊文章。外语教师在课堂教授英语专业阅读课时,精读教师往往倾向于讲解单词各种词义;句子中蕴含的典型语法和地道的表达方式;文章时代背景和作者写作风格等相关知识。泛读教师由于本身课时安排较少(通常各高校精读课时要大于泛读课时),会把大量时间用于讲解文章背景、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教师往往忽视了作者在语篇中所表达的显性和隐性的态度意义。这种态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作者试图在读者身上要传递的意义潜势。本文尝试性分析了教师在讲解英语专业基础阶段阅读课文时应注重利用评价理论向学生传授如何理解、利用作者的评价性语言来解析意义潜势,欣赏英美文学作品。
评价理论包括三大子系统: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Martin认为情感是情绪的,是对行为的反映;判断是伦理性的,是对行为的评估;鉴赏则是美学性的,是对现象的评估。
态度是评价理论的核心成分,包含情感(affect)、判断(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三个子系统。态度可以表现为积极/消极和正面/负面。Martin&White(2005)认为情感系统有三组成分:高兴/不高兴、安全/不安全以及满足/不满足。判断包括社会尊重(social esteem)和社会认可(social sanction)。鉴赏用来表示我们对事物的评价。意义包含三个角度:我们对事物的反映、该物的构成和该物的价值。
“介入和级差——结盟、一致关系、建构的读者。”介入系统分为:单声和多声两类。Martin把一切语言使用看成“对话”的观点。人们不仅说话,而且说给别人听,而且反过来听别人说。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作品向读者传递信息,反过来也会按照读者所做反映来写。
Chafe(1982)认为作者在表达意图的同时一定会与读者或受众建立一种联系,因此呈现为话语的参与策略。级差是作用于态度和介入系统之中,来表示语篇对话性或主体间性程度的不同。包含两个维度:一是根据强弱程度或是数量,二是根据范畴的原型性特征或是精确性的程度。
我们利用目前各高校普遍使用的英语专业阅读教材来做范例说明怎样应用评价理论进行教学。由杨利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和刘乃银主编的《英语泛读教程》中的课文为例来说明评价理论的应用。Thompson(2000)认为,语篇中所体现的人际意义分析一定会联系到评价,而且评价是语篇意义的中心成分。因此,评价性的语言能够表现出文章的中心意义和主题思想。教师应教授学生识别这些具有评价意义的词汇和使用。当学生了解掌握这些评价资源时,就能发现作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情感态度。更好地把握英文语篇中的深层含义,增进理解洞察力,且大幅度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阅读速度。
课文有这样的描述:Among the newcomers were two men.The younger one was good-looking with a bold,honest face and manner.在这里人物的形象由评价意义的词汇:good-looking,bold,honest。作家用的评价词汇意义是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坦率,这些显出态度意义表现作家在外表描述这个人是积极正面的形象。这与故事结尾形成巨大反差,正式欧·亨利小说的出乎意料结尾的范式。
在态度系统中分别由情感、判断和鉴赏构成。刘世铸根据Martin&white的观点,指出在给评价下定义时,把评价称为评价者在交际过程中所表达的态度意义。他们还给予交际的另一参与者——读者以特殊的地位,把交际过程看作是一个主体间的意义协商过程。我们看下例“Pretty youngtohold an office like that,isn't he?”Asked the other.“Young!”exclaimed thefirst speaker,“why-Oh!Didn’t you catch on? Say-did you ever know an officer to handcuff a prisoner tohisright hand?”作家用“exclaimed”来表达态度意义是“不安全”,可以引导学生把握话语者的语言态度所表达的情感、判断或鉴赏意义,理解其潜在意图,实现学生的阅读理解目的。再如“Ilove the West,”shesaid.Her eyeswereshiningsoftly.Shelooked away and out of thetrain window.作家的态度是要揭示姑娘内心的温柔的情感和对西部的眷恋以及对故人的留恋。“It’stoobad you arenot going East,”shesaid,remembering again her manner and style.“too bad”表达鉴赏态度,对事物的反应表示遗憾。
评价理论把介入系统分为话语收缩(contract)和话语扩展(expand)两类。他们处于话语或语篇连续统的两个极点。介入由单声和多声构成。单声话语是由陈述语气的肯定形式表现。多声的表达形式很多,有投射、模糊词和情态。评价系统主要研究多声。《英语泛读教程》的一篇Fool’s Paradise中,例如:“It was taken for granted that when they grew up they would marry.”这是介入中话语收缩的赞同策略,说明作家已经肯定和赞同了这样的观点,进而把话语建构成为正确的可行的话语。再如课文The Confidence Game中,“it’soneof the rulesthat when ateammatetapsyour foot you move to the right to let that swimmer go ahead of you.My conscience told me to move over,but something stubborn kept my body in the middle of the lane.”作家的观点是同意这样的规则,同时还同情但不赞同主人公的做法。这是话语收缩的策略,明确提出自己观点,并排除其他的选择和立场。作者同意某种观点,同时与同意这种观点的读者形成同盟,建构一种赞同的主体间性关系。我们再来分析介入系统中的话语扩展。话语扩展指在语篇或某语义场中,作者会照顾、兼顾话语的其他声音,并给他们一定的空间,不是对他们的压制和排斥。正与话语收缩相反。现实话语扩展的语言策略通常是采用情态动词、情态副词、表示推断的句子和反问句等。例如,“The worst of it,Tobi,isthat your attitudeishurtingyour performance.Do you know that your times have become worse in the last two weeks? Maybe showing up late and walking on the bottom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at,”He said.My face felt as if it had been splashed with hot pink paint.这例子中有反问句和情态副词,说明教练和主人公之间话语互动的结果。反问句可以提醒主人公的注意,同时承上启下。反问句是表达话语扩展引发的策略的重要手段,不答自明不是通过断言实现,而是引发潜在的读者得出答案。在给学生讲解时应注重让他们站在作者立场来观察事物的变化,体会作者的态度倾向。
在级差系统中,语势和聚焦具有两个方向,分别是锐化(sharpening)和柔化(softening),代表高低不同的语义值。高值和低值可以凸显和降低事物的某方面特征,使读者注意力集中或分散。
课文有这样的描述:It would be a cinch.In fact,every test before,Ihad to try hard not to see his answers because our desks are practically on top of each other.小主人公为自己作弊用到这两个表达方式凸显他想不作弊是多么为难。弱化例子如:“Maybetheso-called better athleteisnot asgood aseveryonethinks,”Imumbled.主人公通过使用弱化策略表达别人认为的强者并不一定比自己强的情绪。级差中的锐化和弱化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目的都是想把读者拉过来,作为自己的盟友。我们要通过级差系统的学习掌握贯穿于态度和介入系统中的尺度的把握,来理解、掌握作家隐含所指。
现代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学生的期待不仅仅是字词方面的需要,深入地了解掌握英美作家也不仅仅局限于写作风格和基本技能,怎么把学生培样成为优秀作家才是更高要求。表层和深层教学的结合是外语专业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把评价理论应用于阅读课讲解是为外语教师开辟了新的授课视角,同时,也是能够洞悉作家写作态度的很好途径。
[1]刘世生,刘立华.评价研究视角下的话语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2]Martin,J.R.&White,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in English[M].London:Palgrave,2005.
[3]刘世铸.评价语言的特征[J].山东外语教学,2007,(3).[4]岳颖.评价理论中“级差”的语篇功能研究概述[J].外语学刊,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