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协同指导教学研讨课新模式的构建

2015-06-01 12:30杜开君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研修研讨协同

杜开君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教研培训中心,四川泸州646300)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协同指导教学研讨课新模式的构建

杜开君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教研培训中心,四川泸州646300)

教学研讨课在区域教学研究和教材教法培训活动中普遍使用,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研修的研讨课应区别于传统的分科课程教学研讨课,它已不能适应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研修需求。针对该门教师课程研修的现实需要,实践中构建了适应当前该门课程教师研修提高的区域协同指导教学研讨课活动模式,其主要特点在于精心组织集体备课和现场开展深度研修。

综合实践活动;研修;研讨课;情境;协同

只有教师深刻体验到的、内容与自己的常态教育教学实践密切联系的研修才是教师最需要的学习提高活动。所以,在区域教学研究和教材教法培训提高活动中,我们大量使用现场执教研讨课形式展开教师研修活动。然而,现实却迫切需要组织者能通过研讨课形式向研修者展示常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整个活动过程,让研修者受到有益的启发,带着自己之前教学中的问题在体验中感悟、学习和提高。

一、当前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主要模式分析

模式即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长期以来,教师研修活动中使用的研讨课有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综合实践活动课实验开展以来,在教师研修活动中,我们首先借鉴学科课程的研讨课执教模式开展教师研修活动,并不断调整以适应教师研修的现实需要。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研讨课类型。

1.现场成果展示型

模仿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研讨课模式在室内执教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程序是:在学生已经开展过某个主题活动和实施环节基础上,教师辅导学生在室内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展示活动的成果,用时一般1课时。此类研讨课在课改之初大量存在,至今还有少数地方在使用。现场成果展示型研讨课的优点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教师了解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果,推测其实践过程的具体情况。在教师“追求结果大于过程、强化知识目标高于其他目标”的传统观念还没有得到较好转变的实验起始时间段里,这样的模式是必然存在的。此模式的缺点是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活动的整个过程,也难聚焦和深度研讨问题,缺乏个性。

2.录像观摩型

针对只展示活动成果模式的不足,录像观摩型研讨课随即产生。方法是将学生整个实践活动同步录像,然后通过后期剪辑制作成视频,研修者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学生活动的整个基本情况。该模式的优点是能再现学生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给研修教师以直观感觉,有助于教师较好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不足点:一是受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条件的限制,如果没有较好的设备或者技术与资金的支持,不能录像和剪辑形成视频;二是关键地方,如教师怎样引导选题、制订方案、开展活动等常常被忽略;三是某些环节可以反复录制修改,观赏性强但真实性大打折扣。

3.说课、资源展示型

综合以上两种类型的优点,改进其不足,近几年来组织者常常采用说课、资源展示模式。方法是教师现场说课,同时利用PPT等手段将怎样辅导学生开展活动和活动进程的方案做成20min左右的视频现场介绍,其间剪辑大量的活动过程、结果、学生成果情况视频及图片资料配合展示,加以印证。此类型的优点是节约时间,管窥全貌并可突出一些重点,理论联系实际,给人以较为真实的感觉。在研修活动中此类模式受到教师的欢迎,研修组织者也较好组织。缺点主要是细节关注不够,真实性不强,研讨很难在点上深入,不适宜深度研讨。

4.单一课型现场展示型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式推进学习一般可以分成选题分组课、方案设计课、资料检索查阅课、实地调查研讨课、考察观摩课、劳动实践课、成果资料整理课、汇报展示课、拓展延伸课等课型。近年来随着该门课程研究和实施的深入,教师研修不断深入微观层面,单一课型现场展示研讨课有所出现。组织者针对当前教师研修的需要,选取某个课型由优秀教师执教展示,研修者观摩学习引发深入研究。该模式的优点是针对性强,能够较好地引导研修者关注某个问题的实质与细节。但该模式的不足也是明显的,就是作为以主题为单位展开的实践活动,某一课型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单独抽取其中一个环节实施往往是很难办到的。局部是离不开整体的,离开了整体常常会失去应有的生命,更何况借班上课是受时空和学生实际限制的。正因为如此,此类型研讨课也就常常以成果展示型(上述第一种模式)和选题分组课、方案设计课和资料检索查阅课几种适宜在室内进行的课型出现。如此现实,研修者仍然很难了解常态中的一个主题实践活动整个过程,很难获得体验式的研修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四种模式归根结底还是不能较好地让研修者感受到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无法学习到“怎么做”的方方面面,不能体验到深层次的关键性问题。原因在于上述几种类型的研讨课均缺失了对研修者的情境感染,很难引起研修者的共鸣,不能很好地引发研修者的深度思考和观念的转变。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突出生成性、实践体验性等特点[1],决定了只有教师“身临其境”才能有所深思、有所深刻感受。

二、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的应然追求

理想的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应该努力达到以下要求:一是研讨课彰显课程综合性。这是本门课程的特性所决定的。如果研讨课总是以单一的形式展示或提出单一的内容,而不能较好地呈现学生综合各种学习方式与能力利用各种分科课程知识去解决问题,还原生活的真实,这样的研讨课再好也不是理想的研究载体。二是落实教学协同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学中,当教师面对几个关注问题并不相同的小组,面对涉及不同领域知识的内容,以及室外活动中安全监管等严格要求,我们常常采取教师协同指导学生的方法完成整个活动。“课程特质、教师课程开发的任务以及我国目前的师资培训状况,都要求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改变原有的独立作业工作方式,加强合作,进行协同教学。”[2]但教师间怎样协同、怎样有效合作是广大教师迫切需要了解和研讨的,理想的研讨课应该尽力涉足。三是追求效果有效性。要使研讨课真正对研修教师有所帮助,理想的研讨课应该让研修者完整地了解一个主题活动的真实展开,让研修者在具体情境中思考同样的问题,遭遇同样的困难,从中受到启发,让研修者活动后可以模仿借鉴一些操作性的方式与方法。四是突出活动创造性。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形态,我们并没有多少现成的、成规成套的经验与实用方法可供借鉴运用。又因为本门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校本特色,实施中受到各种地方和校本实际的制约与影响,所以,一节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往往同时伴随着教师的很多创造性劳动。只有提供这种真实的、具有创造性的原生态研讨课才能更好地为研修者提供帮助,从而获得有益的启迪。

三、区域研修教师协同指导教学研讨课模式的构建

通过上述分析与讨论,笔者结合实践探索提出一种新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区域研修协同指导教学研讨课的基本活动模式。该模式要求研修者参与整个活动,得到当下的情境感悟,达到体验建构新素养的效果。该模式的执教(指导)教师是一个团队,他们可以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在自愿申报基础上组成协同教学共同体,在组织者的协调下,在组长(第一指导教师)的领导下共同完成一个主题实践活动。

1.组建队伍,精心集体备课是协同上好研讨课的前提和保障

(1)组建协同指导教学共同体。组织者确定某次研修主要目标和范围后,发出倡议或通知,确定数名教师(5~8人为宜)组成协同教学的共同体。共同体在组织者组织下互相认识,明确共同的目标任务,选定组长,

(2)集体备课。组长牵头预设活动主题领域及分组活动领域;协同指导教学分工(确定各预设二级主题指导教师,确定选题课、方法指导课、成果展示课等执教教师等),明确职责与注意事项;制订安全预案。值得注意的是,二级主题的确定,教师“要创造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不宜硬性规定研究的题目和内容。在学生产生研究的兴趣和愿望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提出研究的题目和思路”。

2.研讨课执教与教师现场展开深度研修是活动的重要内容

这一过程要求研修者、执教者和研修活动组织者共同在场,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协同执教一个主题的研讨课,参加研讨活动的教师现场全程或选择性观察活动过程;二是分别以协同指导教学教师团队提供的课例为载体,展开怎样教、怎样导,为什么要这样教、这样导的深度讨论与分析,问题引领,同伴互助;三是邀请执教团队甚至参与活动的学生代表加入研讨活动,通过执教者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发言、学生谈活动感受及收获等活动,进一步启发研修教师认清问题,获取有效的问题解决答案;四是研修组织者适时做好专业引领式培训活动。下例是一个主题活动的协同教学基本情况和课程观察要点,详见表1。

主题:纳溪城区污水处理(适用于八年级)

活动程序:确定二级主题—储备相关知识—展开调查研究—追踪污水处理—参观污水处理厂—形成调查报告—活动总结与成果展示—活动延伸

表1 纳西城区污水处理实践活动要点

综合实践协同指导教学研讨课不是一节课而是一个主题下的系列研讨课,经试验运用收到较好的效果,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前教师的研修需要。我们应该大胆地运用和进一步探索,使其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区域性研修服务,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

[1]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DB/OL].http://www.chinazhsj.com.[2014-05-10].

[2]许晓娟.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协同教学的研究[DB/OL].http://www.doc88.com/p-934705250436.html,2004.[2014-05-10].

[责任编辑:江桂珍]

G451.2

A

1002-1477(2015)03-0115-03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03.028

2014-05-16

杜开君(1967-),男,四川泸州人,中学高级教师,泸州市教育学会理事,泸州市政协委员,四川省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研修研讨协同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