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可动摇的底线,但也不能脱离与全球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从历史发展的轨迹看,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奴隶制带来生产力的衰退,封建帝制和专制独裁都阻碍中国发展。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课题;新民主主义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新国家、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等的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如何进行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架起一座桥梁。
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发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民主主义不再适合中国。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开始思考究竟什么路线最适合中国国情。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肃清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力量,召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健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归国家所有,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完成社会改革和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面恢复了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发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
随之而来的考验就是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存在误解,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上世纪70年代以后,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文化大革命”从反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从这些失败的经验中我们总结出国家的发展应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政治层面的建设应是以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为前提。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策。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和文化成为了新中国更为重要的任务,而不再是阶级阶级斗争。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就需要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来说是必经之路。
二、从现实的角度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从现实角度看,苏联的解体是我们吸取失败经验的例子。由此我们看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定不可能是一步到达社会主义的水平。那么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周围的局势来分析。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过度到现在的社会主义时代,积贫积弱已久,若一步迈向社会主义,根本没有那样的经济实力。而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土地或财产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应该由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来掌握,并根据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来进行管理。它反对竞争和个人主义,但是社会的生产力是在竞争中发展的,没有比较就没有进步,没有悬殊就没有上升,在开始建设的时候,党曾经号召学习苏联。经过执行“一五”计划后三年多的实践经验,党对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逐步有所了解,认识到苏联经验并不都是成功的,苏联成功的经验也不都适合中国的情况,学习苏联终究不能代替对自己道路的探索。因此,以苏联为鉴,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56年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这十年中,我们党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但依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初步建设了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危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去年我国北京、上海等地多次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我国大气质量,这再次使得中国人感受到了环境破坏程度之深和距离之近。生态学家指出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遭受地球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全球环境问题已直接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持续发展,生态危机已经超越局部区域而具有全球性质,来自于生态危机的威胁,已远远超过战争、瘟疫,保护地球家园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生态危机既然已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死存亡,因此政治就必然与生态危机发生必然而深刻的内在联系,它必然延伸到社会之外的自然环境之中,因此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引发的生态危机对全球人类所构成的巨大威胁,此时的全球生态危机就不可能不成为一个政治问题,政治及政治行为对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政治生态化,把生态环境问题提到政治问题的高度,进而使政治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一体化,把政治与生态有机辩证地统一起来,最终促进全球政治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这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谐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中国的发展需同世界接轨,政治生态化的提出就是要正确地解决政治与环境的关系,把环境问题纳入到政府决策、国际政治行为和政治教育等过程中,使政治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有机协调起来。我国因政府决策失误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实例很多,而且我国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现在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就要求政府必须用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来维护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将环境保护知识与法律等基础知识同等列为国家政府公务员考核的内容之一,也作为考核政绩时的一项考核内容,以此来促进政府政治行为的生态化。这是解决当前我国生态危机的不可或缺的根本措施之一,是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之一。所以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部分,那么建立生态政治是必然的趋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更是必然的趋势。
作者简介:胡骏(1990-),男,汉族,安徽合肥人,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