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
常听有老师报怨:“人难管,书难教”。的确,随着中职学校门槛的逐步降低,同八九十年代相较,中职生源的质量已经大幅大滑,再加上随着社会发展,各种诱惑不断涌现,使得中职学生往往冲动逆反,他们不愿“唯师命是从”,又缺乏辨别能力和自制力,所以使得不少年轻教师常有抱怨。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中职生中确实有不少问题学生,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好的,他们的内心也渴望着自己能被老师、家长、同学赏识。如果教师能运用“赏识教育”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开发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乐观的学习和生活,往往会有不同的管理效果。
一、通过真诚赏识,转化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通常在学习、行为等方面,甚至在思想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往往被老师和同学所忽视,犯错了,往往要饱受班主任犀利的言辞和同学的冷嘲热讽,得不到他人的理解下,下次依然是我行我素。殊不知,这些得不到他人重视的“问题学生”的内心深处同样有着被尊重、被赏识的渴望。如果班主任能及时抓住一个机会对其循循善诱,往往能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
例如,笔者带过的一个班级中有位特爱讲话的女生,嗓门大,爱串位,似乎总有耗不完的精力,且目中无人,不听教导。笔者也曾试着与她沟通,但发现效果不明显。于是,我就想着能不能利用她的长处来纠正她自己的短处呢?终于遇到了一次机会,我发现她与班上的文娱委员关系很好,表现得很热心、很仗义。正逢元旦,班上要搞一个晚会,以往都是班长和文娱委员组织筹划,可偏偏那段时间班长生病住院了,我于是找她谈话,说:“我们班要搞一个元旦晚会,但是班长生病了,你协助文娱委员组织筹划节目,好吗?”她不假思索的回答:“我不行,你找别人吧。”但我发现她说完后很快又瞄了我一眼,又迅速将视线转移。很明显,她的内心其实还是挺在乎这件事的。我淡定又真诚的说道:“常听同学们夸你热心又仗义,协助班干部筹划节目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你有心,肯定能做好,老師信你。”从我的话里,她感到了真诚,态度随之发生了变化,她随即用她从未有过的轻声细语说道:“那我试试吧”。事实证明,那场晚上办的十分成功,都让好多学生感觉意犹未尽,她用她自己的积极奉献得到师生一致的肯定和赞扬。经过这件事后,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要有什么活动,她都会积极主动的协助班干部,课堂上她也不爱讲话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二、采用赏识教育,激发班干部的工作热情
正所谓:“群雁高飞头雁领,船载万斤靠舵人”。班干部是班级管理当中始终“飞”在前方的“将”,好似柁梁、檀、柱一样支撑着一个班集体,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保障着班级活动的正常、有序的开展。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班主任应重视对班干部的培养,适度放权,懂得赏识并激励他们,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帮助其树立应有的威风,才能让班干部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建设起一支负责任、高效率的班干队伍。
比如,笔者秉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态度对班干部充分信任,大胆放权给他们,例如学校主持升旗仪式、组织主题班会、筹备文艺汇演、组织体育比赛,到处都有学生干部出色的表现;巡视校园、劝导行为、督促卫生、检查就寝随时都有学生干部忙碌的身影。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以及工作表现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满足其成就感。同时会定期召开班干会,对表现出色的班干部要进行表扬,帮助其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共同把班级建设得更好。此外,作为班干部也应该意识到,对学生班干的赏识也要有原则,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没有原则的去加以赏识,那样只会让学生感到赏识的虚伪,失去与班主任谈心的信任。因此,如果班干部严重违纪或者长期工作懈怠的,则应严肃批评,坚决予以更换,只有根据真实情况进行表扬、鼓励,将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相结合,才算是负责任、完整的赏识教育。
三、运用赏识教育,增强集体凝聚力
有些班主任上班会课时,总是习惯性的会一一罗列出本班在这学期中存在的种种不足,而对别的班级却大加赞赏,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因为顾虑着“骄兵必将”,对自己班表现好的地方却只字不提,批评这个,批评那个,反而是给学生造成颓丧情绪,只能是抱怨导致失败。其实,只要我们教师能怀着赏识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班级的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班上的好人好事真多,相较于其他班级存在着种种优势,这样的心态更能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比如每周班会课时,笔者总会罗列班中的好人好事,表扬优秀或成绩进步的学生,以及嘉奖为班争得荣誉的同学。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这样的教育方式远远比一味地批评、埋怨更具效果。有了集体凝集力,学生就会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
总之,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是一种尊重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理念,是学生重拾信心、获得自我价值感的有效途径。我们每一个中职班主任都应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走出中考的失败阴影,重新体验成功的快乐,重获自信,提高心理素质,在让班级管理在赏识中更加顺利、更加人文、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张启伟.赏识教育学【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2】潘越.如何将赏识教育融入中职生的教育【J】.科技视界,2015(9)
【3】彭清琳.浅谈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赏识教育【J】.河南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