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梓嘉
【摘要】一些农用运输车驾驶人员存在的“同情心”、贪心、侥幸心、排他心等心理因素及喝酒、抽烟、饮食不正常、作息不规律等生活习惯,这些都是影响农用运输车驾驶人员安全的主要因素,该文针对上述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以保障农机运行安全。
【关键词】农用运输车;驾驶人员;安全;影响因素;
管理因农用运输车事故而发生死人伤人的事情时有发生,但目前进行深层次研究的并不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往往受到颇多指责,但却很少对他们的内心进行直面了解。在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是最积极和最富影响的因素,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的可靠性,提高人的可靠性常常可以克服机器和环境的某些不安全因素。因此,必须对农用运输车驾驶人员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不仅要从加大路检路查、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等“硬件”入手,更要对各类农用运输车驾驶人员进行“攻心战”,让他们始终牢记平安关乎自己也关乎他人,更关乎全社会,全力打造好农用运输车驾驶人员心理素质这个“软件”,以从根本上创建一个良性互动平安农机的平台。
1 引发危险的心理因素
1.1 错用同情心
同情心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但很多农用运输车驾驶人员错用同情心。譬如,他们之所以违章载人,一方面是因为搭车者多为贫困群众,其中尤以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这部分群众经济条件差,加上交通不便;另一方面乡亲邻里赶集、走亲、串户或上学为图方便,农机驾驶人员由于抹不开情面,于是在法律法规与人情之间,很多农用运输车驾驶人员选择了后者,正是因为这份同情心,给事故留下隐患。
1.2 贪心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户家中各种类型的农业运输机械越来越多,其中不乏非法经营者。一方面,他们既不主动办理入户登记手续,也不经过考试取得驾驶资格;另一方面,急功近利,超载超速,非法经营;更有甚者,加长加高、非法拼装使用农业运输机械,不顾个人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将法制观念及安全意识抛诸脑后。
1.3 侥幸心
有些农用运输车驾驶人员明知车辆技术状况存在问题,但仍抱侥幸心理,不及时将隐患予以排除,使车辆带病作业;另有一些农业运输车辆驾驶人员多方面捕捉路检、路查信息,不择手段地躲避执法人员,违章成性,错误地将事故发生的概率估计到最小。
2 不正常的生活习俗
2.1 饮酒
酒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是乙醇,过量饮用可麻痹人的神经系统并危害人体的正常机能[1],使人驾驶车辆的安全可靠性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饮酒会使驾驶员的反应比平常迟钝;错误反应(例如有的分不清红色信号灯和绿色信号灯,有的看不清黄色分界线等)比平常增加。大量事实都证明了饮酒会使驾驶员的动视力下降而严重影响人的安全可靠性。因此,酒后驾车是造成车祸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吸烟
农用运输车驾驶人员在驾车时为了提神,特别是在夜间空旷的道路上行驶时有吸烟的嗜好。吸烟要有取烟、点烟、弹烟灰等动作,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几率,加之吸烟时喷出的烟雾对视线有干扰作用,对农用运输车的正确操作是一种不安全因素,特别是在夜间驾车时危险性更为严重。
2.3 饮食不正常
农用运输车驾驶员由于其工作特点常常不能按时进餐,特别是在长途运输时由于缺乏用餐条件或在农忙季节时为了争抢农时,推迟用餐时间,不能满足人体的需求,同时也达不到能量平衡、营养标准和食物多样化的要求,很多驾驶人员都患有消化系统的疾病[2],致使体力跟不上驾驶农用运输车这种体能高耗作业,直接影响了驾驶车辆的安全可靠性。
3 加大对农用运输车辆驾驶人员的管理
3.1 严厉打击黑车非驾、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
黑车非驾、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轻则使人受伤破财,重则夺命[3]。更重要的是,此类违法犯罪所侵蚀的不仅是个人的生命财产,更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致力于建设文明、友好、和谐社会的严重破坏。因此,必须严厉打击黑车非驾、酒后驾车等严重违法违规现象。当前,有些地方特别是落后地区存在出手不快、出拳不重、惩处不力的现象,大多数违法违规者受的处罚并不严重,许多农用运输车辆驾驶操作人员也因此认为抓住了大不了罚点款、去劳教十来天,很难主动接受教训并改过自新,从而无法对他人起到警示与威慑作用。
3.2 加大农用运输车辆驾驶人员管理,加强法律法规教育
农机事故通常都不是机器难驾驭、环境太恶劣,而是因为驾驶人员错用同情心,有贪心、侥幸心、排他心,这些共同构成了事故诱因。虽然农机事故越来越复杂,呈现出不可预料性与多样性,但只要驾驶人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提高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将机具性能与操作规程弄清弄透,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即可减少事故的发生。
3.3 消除不安全因素产生的条件
目前,农用运输车不安全因素之所以增多,除了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大量“超期服役”车辆还在继续使用[4]、乡村公路车流量异常增多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科技文化素质较低。要消除不平安因素,就需要公安、交通、工商、农机等部门团结协作,齐抓共管,集中开展大规模的安全检查与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常抓不懈。同时,县、乡、村地方政府的主管领导也要以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有条件的村还可以建立村级安全巡视员制度等。此外,还有赖于农村经济、文化、科技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有赖于全社会的全面文明和进步,有赖于国人素质的提高和提升。如果每个人都在内心主动树立起一道安全防患的意识之墙,农机事故必然会逐步减少。
4 结语
引发危险的心理因素、不正常的生活习俗,都是农用运输车驾驶人员发生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农用运输车驾驶人员应在工作时严加防范,努力克服,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机—环境系统。同时,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应协同作战,加大对农用运输车辆驾驶人员的管理力度,共同筑起一道安全防范之墙。
参考文献:
[1]陶维华,侯占峰.農机安全监理“六动”论[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32.
[2]李彦景.农机安全生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机监理,2007(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