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的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观察组进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无其他相关药物联用,疗程为7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缩短患者腹痛消失时间、提高溃疡愈合效果以及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方面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与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相比,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疗效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376-02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部以及十二指肠内的需氧型革兰氏阴性菌。目前已知的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极大程度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三联疗法凭借其优异的治疗效果,已经成为了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普遍方法。本实验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治疗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对比,观察这两种方法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试验结果证明雷贝拉唑为主的观察组在缩短患者腹痛消失时间、提高溃疡愈合效果以及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方面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奥美拉唑为主的对照组,在今后的临床中值得推广,现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所有病例为2013年3月-2014年9月入院,通过胃镜检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通过快速脲酶实验确认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共9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22~53岁,平均(33.12±9.53)岁;病程6至120个月,平均(31.83±8.87)个月;胃溃疡29例,十二指肠溃疡19例。对照组47例,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21~56岁,平均(35.21±10.17)岁;病程8至108个月,平均(32.58±9.49)个月;胃溃疡31例,十二指肠溃疡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部位、病程长短方面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故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服用雷贝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以上药物均为2 次/d,疗程为7天。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以上药物均为2 次/d,疗程为7天。除以上治疗外不使用其他药物,且对患者饮食进行适当干预,不食用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忌烟酒。对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进行观察,治疗结束1个月之后进行复查,采用尿素酶试验[1]监测器检测幽门螺旋杆菌,胃镜观察消化道溃疡的愈合情况。
1.3观察指标
使用快速尿素酶法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是否根除;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腹痛消失的时间长短。
疗效评价指标:将治疗结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溃疡完全愈合且无炎症反应视为治愈;症状明显改善、溃疡面积减少75%以上但存在炎症视为显效;症状有所改善、溃疡面积减少50%~75%且存在炎症视为有效;症状未改善、溃疡面积减少低于50%且炎症为改善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和t检验,计算P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的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溃疡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溃疡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腹痛消失时间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两组腹痛消失时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腹痛消失时间比较(n)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观察组与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比较
3 讨论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中消化性溃疡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以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表现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正常学习、正常生活以及正常饮食[2]。过去人们认为消化道溃疡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造成的,人们通常以中和胃酸或者减少胃酸分泌为主要治疗手段,但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后会有很大一部分的患者病情复发。直到后来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以及其致病机制,消化道溃疡的治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胃粘膜等部位在幽门螺旋杆菌的定植会引起其粘膜的损伤其中除病毒引起的损伤意外还存在宿主免疫应答介导的粘膜损害[3]。粘膜损伤在胃液、食物、微生物多重刺激下逐渐扩大并形成溃疡,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出血甚至穿孔,而胃酸的分泌是加剧这一病情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均是质子泵抑制剂类型的药物,对H+/K+-ATP酶产生的活性能够有所抑制,均在最后分泌胃酸的缓解中发挥抑制的作用,能够对不同原因刺激造成胃酸分泌的情况有所抑制[4]。目前的三联疗法就是通过减少或控制胃酸分泌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实验显示在其他治疗药物相同的情况下,采用雷贝拉唑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奥美拉唑,这为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愈率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案。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很多,如中国比较传统的口对口喂养方式,会使家长携带有的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给孩子。另外戀人之间的亲吻、接触或使用受到污染的食物等都可以造成传染。所以要想彻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并避免复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断其传播途径。若条件允许判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应持续到一年后,通过细菌学、同位素跟踪法等方法经验证是否已经彻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参考文献:
[1]何运梯,林玉如,邬淑清,李敏英,张建雯.兰索拉唑、痢特灵、阿莫西林及果胶铋联合根治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15(14):106-107.
[2]王军.两种三联疗法治疗148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9(19):366-367.
[3]黄开宇胡伟国朱欢卢华君朱世钗.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胃动力影响[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31(06):214-215.
[4]龙刚.雷贝拉唑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9(04):82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