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命题综述

2015-05-30 04:57苏妙云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传统文化

苏妙云

内容摘要:从命题角度,对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进行优缺点评述,同时分析其存在问题,并对2015年高考命题提几点希望。

关键词:高考作文 人生哲理 传统文化

2014年全国高考18套作文题,是高考语文最受关注的题型。从命题形式上看,这18套作文题均为材料作文题,给予了考生较大的写作自由度;从文体要求上,除江西卷、湖南卷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外,其他16套作文题都是除诗歌文体不限。本文拟从命题角度,对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进行优缺点评述,同时分析其存在问题,并对2015年高考命题提几点希望。

一.为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命题“点赞”

从命题来看,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体现了“紧跟时代脚步,密切联系生活”中心思想,并且在材料、话题中更多地引导考生用辩证、创新的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题内容有三个方面值得“点赞”:

(一)科技人文的交融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注重了科技与人文的交融,重点在于要让考生对科技或人文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以及造成的影响作出科学、准确的评述。

北京卷的“老规矩”,考查考生对“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一现象的认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这个题目同时勾连了“传统”与“现实”,本质上是一个“传统观念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中应该如何被对待”的话题。

天津卷的“假如有一款芯片”。这个题目有一个核心——芯片,它是一种象征——科学技术,这个主线很重要。它的命意是告诉我们,科技是对于我们生活至关重要的因素, 但绝不是能够代替人类的因素。它能给我们公式,却不能替我们思考它能让我们背出诗词, 却不能给我们审美体验;它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却取代不了深沉的情感……

广东卷“胶片与数码时代”,是一个很有人文关怀的命题。题目中暗含科技进步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有较大的张力,可以从细节入手立意分析写照相技术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影像时代人们的生活态度;也可以从较为宏观的技术发展与文明进步的角度切人探讨科技与人的关系探讨人如何在科技时代、数码时代守护人的情感温度,呼唤人情的回归。

(二)人生哲理的思辨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注重了人生哲理的思辨,多地题材都隐含着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不同的处理态度或方法,考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支持的观点作文,也可以用思辨的方式综合加以论述。

新课标二卷的“喂食动物丧失觅食能力”,关注成长体验、关注生活哲理,倡导自立自强的生存意识。具体来说,主要生活哲理有:为人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要学会独立,学会生存;要尊重天性,尊重自然规律;人要有独立精神,要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等等。

上海卷的“从穿越沙漠看自由”。该题展示的是“穿越沙漠”的问题,怎样穿越“道路和方式”可以自由选择,但目的和要求不容改变,你必须“穿越”。题目要求考生围绕“自由”与“不自由”进行哲理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最后,要给考生一个观点:你需要在一个社会规范的大前提下充分发挥你的个性、独特性、思想性、能动性,但是你又不能过分地挑战和藐视社会认同的基本价值。

山东卷的“不一样的眼光”,倡导人文素养、独立的个性思维品质,重在考量考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材料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窗”切人,通过提示不同人透过窗看到的不同风景,设置作文的突破点,寓意深刻。要求考生注意运用发散思思维,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窗”的含义,联系生活中与此相近的事物,充分发挥想象,解读寓意、构思作文。

(三)处世哲学的求索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多有涉及关于处世哲学的思索,这类题目首先需要考生从材料中的人物、事迹中,准确提炼出相关的人生态度或处世观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

湖南卷的“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该题直接以“最美乡村干部”为材料,弘扬执着追求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宣扬正能量。这个乡党委书记在很穷的地方干了八年, 把这个村子变成了“ 最美乡村。他有他的执着和信念,执着和信念背后就是他坚信“心在哪里, 风景就在哪里”。从他身上可以提炼出“坚持就会赢得胜利”的信念。

重庆卷的“租房”,主要强调是公民的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滨度假, 打算同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友善地建议游客先“试住几天”再作决定。几天后,深感满意的游客准备签合同,却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你不是故意的”,老人原谅了他。但情节一转,老人却因为游客把玻璃杯碎片和其他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而拒绝游客的租房请求。结尾可谓点睛之笔,它体现了一种价值引领,彰显了一种责任担当,让人深受触动。

全国大纲卷的“老王生病”。该选取了一则真实感人的新闻事件“农民工与医药费”来命题。这则选题引导考生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和谐、诚信、敬业、平等、文明”等关键词,选材贴近现实,突出时代精神,有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独特功能。

新课标一卷的“两人过独木桥”,意在引导考生多维思维与辩证思维。怎样对待“立”与“破”?在事物刚刚兴起、刚具雏形中的时候,我们必须制定规则;当事物具备一定规模, 成熟到规则框不住的时候,就要逐渐打破规则,打破也是需要保护的。可以把两个信息捏合到一块:先要有规守规则,让事物逐渐成熟起来,然后从内部打破规则,让它更好地发展。制定规则很重要,打破规则更重要,因为只有打破规则才能创造奇迹。安徽卷的“剧本修改谁说了算”,也同样关注着“遵守规则”与“创新突破”的问题。

江苏卷的“什么是不朽”。青春是不朽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健康的人生追求和信念。年龄概念上的青春虽然逝去了,但精神意义上的青春是永远不会逝去的。“不朽的青春”并不是指每个人都会度过的年龄阶段,而是指一种积极不屈的心态,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生命深处永的不腐朽的意志。

二.给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命题“挑刺”

(一)命题材料范围较窄,限制了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进行表达”

作文题目虽贴近生活实际,但题目设置还不是很亲切平易,内容主题的展现不够清晰,过于看重隐义,而且作文题目偏于单一,可自由选择的范围较窄,导致学生未能在放松的状态下轻松、自由地表达。

作文题欠缺围绕学生自我的角度命题,没能要求学生紧紧联系自己,极少促使学生采用自我表述的形式,这个问题就会导致有些学生有话说、有些学生则没话说,也就是不能让每个不同类型的学生有话说。另外,目前的命题比较容易让学生陷入统一固定的价值观,甚至不是出自自我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使得他们不敢拿出自己的观点,大多数都停留在按题为文,范范讨论,没能体现或呈现出他们应有的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

(二)命题内化活生生的生活欠缺,“关注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不够

现有的命题,往往逼迫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琢磨词义,猜测题意,揣摩主题,生怕“审题不准”、“审题不清”、“偏题跑题”等等,这就是长期以来给学生的一种无形的思维压力和巨大的心理阴影,无从谈起发挥自我的特长和兴趣,导致写作的不自然、不轻松、不自我。

作文题过于注重伦理性、社会性、传统性,无形中拉上了一条高压线,学生都不敢“触高压”流露出对人事、对生活、对社会的“消极情绪”或“不同声音”,这就屏蔽了学生的“不和谐”声音,弱化了学生对真情实感的表达,对个人见解的表达,对自我生活的表达,导致学生在作文中往往很难表现自我认识和个性思想。

三.对2015年高考作文题命题的建议

(一)作文命题应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学生作文不仅反映出其语言能力,更反映出其思想水平、道德认识、价值观念、情感方式和兴趣意志。作文命题应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关注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引导学生反省自我、思考人生,促进学生形成自尊、自立、自强的健全人格。好的作文题目,能让学生的作文写出自己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说真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使之愉快自由地描绘生活,表达自我、用心写作。

(二)作文命题应引导学生关注法制

新世纪的理想人才应是科技素质、人文修养与法律意识的统一,兼具科学理性价、值关怀与公平正义。科技创造未来,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法律武装头脑,造就冷静客观的处世态度。作文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关注人文的同时也要关注法制,不仅是指了解法律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法律知识在生活、社会中的应用,将写作与社会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

(三)作文命题应考虑让学生“如何写得深刻”

高考作文最需要关注的学科问题情境是“如何写得深刻”。而作文命题也必须考虑如何让学生写得深刻,一方面需要高度重视学生思维的集中性、连贯性、递进性、创新性等,另一方面更需要引导考生重视生活细节,抓住一点,深入剖析,做到真知灼见,杜绝文字垃圾。

(四)作文命题应给学生机会展示传统文化才华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话语模式,虽然不允许在试卷中透露出个人信息,但“文如其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字里行间就明明白白地站着一个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作文命题“倒逼”平时作文教学与练习,要让学生有自己的用词特点、修辞风格,要在某一方面形成专长,比如精通文言文,唐诗宋词熟读成诵,慢慢地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在读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中学语文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传统文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强弱之辩——2021年江苏高考作文述评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