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文化元素 彰显语言魅力

2015-05-30 04:57方倩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饮食文化语言文化

方倩茹

内容摘要: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因语言而灿烂,汉语是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一个美国家庭汉语的教学实践,提出渗透汉文化学汉语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数字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的结合,使外国学生学得自如,用得正确;在介绍文化时不失时机地穿插汉语言的训练,会使得文化主题锦上添花,意义深远,语言与文化,相融又彰显。

关键词:文化 语言 幸运数字 中秋文化 饮食文化

一.快乐数字教学,渗透文化对比

当你看到教室里的琼恩·海尼曼一家正在欢快地跳绳、踢毽子的情景时,千万别以为他们在体育锻炼,那是他们一家刚学完“一”至“十”汉语数字的训练和巩固。

“一”至“十”是汉语最基本和最实用的数字,但对外国学生来说学会它还需下一番功夫。你瞧,这一家四口随着课堂屏幕展示的课件,跟着我打着手势,兴致高昂地读着、记着这几个数字。突然发现他们爱把“七”字老读成“亏”,原来“q”的拼音在英语音标里发“kw”,症结找到了,我思索着如果把“q”转化成“ch”,试试,果真他们的发音就不偏了。接着,另一个难题又来了,“四”和“十”,平舌音还行,但翘舌音就难了。于是我着手从声调上区别这两个数字,果然他们的发音也有区别了。攻克这几个难点后,于是就出现刚才第一幕,这幸福一家人各个争先恐后的玩着中国传统游戏,同时积极努力地数着刚学的中国数字。琼恩·海尼曼的两个孩子跑过来向我求教“二十、三十……”怎么说,发现这一家子个个浓厚的求知欲,于是我顺势利导教会他们“二十至一百”。接着我抓住时机,给他们提了几个与数字相关的文化问题,如“你们国家的幸运数是什么,你知道中国的幸运数吗?你们国家的不吉利数是什么?中国的呢?”于是,他们纷纷举手回答他们国家的幸运数是“七”,不吉利数是“十三”;同时他们猜了很多中国幸运数和不吉利数。此时,我与他们摊了牌,最受中国人欢迎的数是“八”,“九”和“六”也不错。但最不受欢迎的数是“四”,因它的发音与死相近,其次“七”也算不吉利数,因它也与死有些牵连。最后我与他们一家一起分析得出结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使他们真正明白学语言要有机地与文化相结合,才能恰当自如地运用。

二.传播中秋文化,巧用语言训练

提起中国的传统节日,琼恩·海尼曼一家对中国的春节略知一二,对中国的其他节日了解甚微。于是对他们进行中国传统重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讲授。

我通过一张张生动直观的幻灯片的展示,从中秋节的由来,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故事的讲述,引述出这个节日的含义——一个家人大团圆的日子、节日的主要食品——月饼和庆祝中秋的传统活动等。这一家子被中秋节的传说所吸引,同时我抓住时机举了琼恩·海尼曼一家自己的例子,今年他们中秋节身在异国他乡,只能在中秋之日对着月光心中充满对美国亲戚朋友的思念了。他们听完之后,进一步理解了这个节日的含义。接着我要求他们画一张全家福,并结合前几节课教过的家庭成员称呼的学习,要求他们在每个家庭成员旁用汉语拼音注明家庭成员的称呼,再写上“中秋节快乐”。不一会儿,他们都迅速的完成任务,各个都争先恐后的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声音洪亮地读出家庭成员的称呼和节日祝福语。

三.展示中国饮食,推行形象语言

当问起是否喜欢中国食物时,琼恩·海尼曼一家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或点头。于是我让他们对中国食物和美国食物进行对比:发现中餐与西餐的最主要的器具区别是筷子和刀叉;中餐烹饪形式多样,而西餐快餐较多。接着我着重从中国烹饪讲究色、香、味、形进行讲解,他们对中餐的色彩搭配赞口不绝;对用猪肉或牛肉排列成栩栩如生的蝴蝶和老鹰形状更是欣赏有加;最后,我呈现了中国饮食的各种味道,如“酸、甜、苦、辣、咸”等,通过幻灯片上卡通画面的可爱形象的呈现,让这一家子跟着做各种味道的脸部表情并大声学说“酸甜苦辣咸”,如“酸”,眯着眼睛说“酸”;“甜”,微笑着说“甜”;“苦”,拉着脸说“苦”;“辣”,伸出舌头,扇摇着手说“辣”。不一会儿功夫,他们兴高采烈地做着各种表情,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几个味觉词。

琼恩·海尼曼一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及这堂课的学习,加深了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对中国饮食的喜爱,同时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情动作的练习,牢记所教的汉语语言,此时,语言与文化已自然融为一体。

总之,通过教外国朋友学汉语的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单一的汉语语言或文化的传授都有可能导致枯燥无味或效果不佳。汉语文化的介绍时不失时机地穿插汉语语言的训练,会使得文化主题锦上添花,意义深远。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大学法学院)

猜你喜欢
饮食文化语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语言是刀
谁远谁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谈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习语中的中英两国饮食文化比较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从方言词汇看乌鲁木齐地区回民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