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5-05-30 04:05:43符晓娇
学理论·下 2015年1期
关键词:个人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符晓娇

摘 要: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脱离了社会的发展,离开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抽象地、孤立地谈论人的价值,具有狭隘的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倾向,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应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利用新时期的媒体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与集体主义价值观。

关键词:个人主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240-02

梁启超在论时代思潮时,曾正确地指出,“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时代之要求者也。[1]“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最早出现于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它表示一种同利己主义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思想体系。在托克维尔看来:“个人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和人的独立性的获得而发展起来的”[2]。

一、个人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

个人主义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传播的,它会随着社会矛盾运动发展变化和具体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个人主义思潮不断涌动,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首先,个人主义思潮在改革开放之初泛起,是“文化大革命”中遗留下来的消极影响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十年动乱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破坏了社会和谐,击碎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好印象。尽管“文化大革命”之后进行了拨乱反正,许多人站在了超越个人恩怨与维护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一面,但不可否认还有部分人对社会阴暗面怀有消极、扭曲的心理,否定国家、社会与集体的作用,从个人角度出发,宣扬个人主义价值观。

其次,个人主义思潮产生的更深刻的根源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制度的变革影响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与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曾经的公有制越纯越好,束缚着人们正当利益的追求和主动性积极的发挥,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个人主义得以存在的前提,催生了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这种倾向如果一旦超越界限,整个社会价值导向就会发生严重倾斜,成为滋生个人主义的土壤,不顾社会利益而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容易形成一切“向钱看”的负面效应。

再次,西方思想不断地大量涌入,人们不加分析、鉴别地吸收西方思想并宣扬错误的价值观,是个人主义得以滋生和传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向西方敞开了经济大门,连带着西方文化思想也进入我国,这有不可避免性。

二、个人主义的内涵及其本质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根据托克维尔和西方思想家的概括,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体系,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目标,离开了国家、集体与他人的关系,孤立地强调个人是目的,其他只不过是实现人的价值这一目的手段。第二,个人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强调个人的民主、自由与平等,反对国家、集体、他人对个人利益的限制。第三,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想,是一种财产制度也就是个人私有制。

个人主义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诞生而开始出现,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它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曾发挥着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个人主义发挥到了极点,成为极端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思想和道德准则。极端个人主义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以个人意志为中心,否认他人的价值,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追求个人利益,甚至要求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服从于个人利益,表现出极端的利己主义与狭隘的功利主义的一面。因而,个人主义所表现出的道德准则是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根本对立的。

个人主义是同人道主义和异化思想交织在一起的,为其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撑。人道主义离开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离开人在社会中的劳动,离开个人同他人、同集体、同阶级、同社会的关系,抽象地、孤立地谈论人的价值、宣扬把“人自身当作人的最高价值”。人道主义思潮片面地强调“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其实,目的和手段不是截然对立的,社会主义的原则应该是目的和手段的相互统一。“人是目的”把人的价值、目的等抽象化、绝对化,因为个人的目的和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同时要求个人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需要,而抱怨“人的价值”被贬值了,“人是目的”被忽视了,人被当作了手段,也就是说人被彻底地“异化”了。

三、个人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具有对社会敏锐的先觉性与思想意识的先行性,是未来社会的风向标。当西方思潮传入中国时,可以说首先受到冲击的应该是大学生。个人主义思潮作为一种从西方国家传来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首先,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个人主义思潮从根本上来说是同马克思主义相背离的,它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个人主义放大人的作用,忽略了人的本质与社会条件,片面地把人的自身发展当作目的,将社会、集体作为个人发展的手段,这种权利与义务的背离极大地冲击了学生原有的价值评价原则。个人主义极大地冲击了我国所提倡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受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容易盲目信仰西方文化,造成思想混乱,价值取向多元化等现象,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

其次,滋生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基础。”大学生立足于个人本位观,导致了“个人至上”的极端个人主义。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为达到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集体利益,满足个人私欲。受到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學生的价值观不断地向追求物质利益、功利主义转变,重视金钱而轻视内在精神实质已被大多学生接受。

最后,影响学校道德观念的建设。极端个人主义在处理个人与他人问题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与狭隘功利主义的倾向,迫使人只相信自己、依靠自己,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甚至出现不和谐现象。个人主义滋生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与奢靡之风会造成大学生在诚实守信、责任意识与纪律感等道德方面的下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校园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不利于建设充满和谐与学习氛围的校园环境。

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对策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社会的领路人,他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状况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大学生群体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辩证地对待个人主义思潮;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与网络媒体资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就反复强调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新时期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既强调重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又不忽视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并且鼓励和支持社会成员积极追求合法物质利益,又不忽视个人合法利益的存在。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关键是建好“真正的集体”,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真正的共同体”的建设。他们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那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3]。大学生作为社会知识群体的绝大部分,应该意识到集体主义的真正价值与内涵,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引领社会风尚,它是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大家才能更加努力地建设社会主义,发扬社会主义的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也才能展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景象。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培养渠道,因而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工作至关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首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联系社会实际,通过对话教学的形式,对具有争议的社会问题进行解答,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其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宣传工作,高校教师特别是“两课”教师要率先垂范,发挥带头作用,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宣传行列中,共同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深入人心。最后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除了通过考试来对学生进行考核之外,还要对平时表现进行考核,让学生能够重视思想道德修养,真正地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而不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种空洞的道德说教。学校只有真正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并与学生一同行动起来,才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对待个人主义思潮。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高校是社会思潮的集散地,也是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阵地。”[4]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为良好学风提供保证。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有着重要影响。首先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营造出浓厚的学风;其次学生对待美丽的校园,生活态度也会乐观向上,与老师与学生关系和谐融洽;最后通过校园网络与广播的引领,自觉地让学生从内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可以开展高水平的讲座以辅导学生课外学习,组织学生到基层需要的地方去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大学作为每个学生心目中的象牙塔,应积极营造积极向上、安宁和谐、书声琅琅的校园氛围,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更加优异的条件。学校应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积极优化校园环境,提出具有时代精神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内涵,成为真正滋养学生的主阵地。

五、结语

大学生群体要努力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宣传并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实践中坚定不移地弘扬集体主义精神,自觉抵制个人主义的侵蚀。同时,要适应社会转型阶段中出现的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发生的利益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辩证地看待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关系,这是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4:1.

[2]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627.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50.

[4]林泰.问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605.

猜你喜欢
个人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中国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