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爱芳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行临床路径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实行临床路径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护患关系,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314-02
急性腦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患者局部的脑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缺血和缺氧等情况,从而导致软化坏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路径护理是一种高品质、低成本的现代化护理方法,它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与准确的时间规定,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全方面的护理。本次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行临床路径护理管理,获得较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范围是41至75岁,平均62.4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是43至74岁,平均63.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包括给予吸氧、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调整饮食结构,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在治疗中避免使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以及血管扩张剂。
观察组实行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在患者入院时就开始对其进行全面评估,获得患者详细的疾病资料。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执行前需要组成一个医护小组,包括科室主任、主治医生、护士长以及若干名护理人员。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制定临床路径护理表,表格规定了治疗和护理的具体过程,包括入院指导,生理、心理护理,健康知识教育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所有组员需要记录每天的治疗和护理内容,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馈。责任护士每天根据表格计划,结合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护理的实施情况,并标记已经做好的项目。
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详细解释疾病和治疗的机理,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在患者处于恢复期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制定特殊的食谱,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加强健康意识,学会自我保健。患者出院时,需要向其说明在家要注意的事项,坚持执行医嘱规定的康复方法,患者需要填写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表。
1.3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治疗后病残程度是0级,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降低91%至100%;显效:患者病残程度为1至3级,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降低46%至90%;有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降低18%至45%;无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降低17%以下。治疗总有效率是痊愈、显效和有效的百分比和。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 ( ±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如表一所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
表一: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如表二所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二: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约为10%至15%,其发病率约为75%,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通常依靠脱水降颅压、脑保护、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抗凝和扩血管等。除了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外,临床护理也十分关键。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获得较好的效果,临床路径护理是一种有严格规划性的现代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尽量减少差错。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3.3%,而对照组为80%,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因此,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采用临床路径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