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琪 杜晓雨 李明
摘 要:近年来,私人银行业务伴随着中国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和迅猛积累已进入黄金发展期。外资私人银行的进入,使得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当代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借鉴国外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特色,对如何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私人银行发展道路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外资银行;私人银行;SWOT分析
一、私人银行业务概述
私人银行业务是为拥有高净值资产阶层提供专属化、个性化的高端金融服务组合[1]。具体来说,是依据客户自身的需求,由专家顾问团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服务涵盖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税务及移民、企业管理、遗产传承、医疗、收藏、拍卖等广泛的领域,由专职财富管理顾问提供的一对一服务及个性化理财产品组合[2]。私人银行业务在西方已有数百年历史,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后,私人银行业务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相对成熟完整的产品和服务体系。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才首开先河,涉足私人银行业务。在此后的七年中,十余家中资银行陆续推出该业务。因此,如何在借鉴外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先进成熟的经验的同时,将该业务本土化,如何在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的同时,扬长避短,洞悉私人银行发展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强化本国的私人银行业务,探索出适合的发展模式,追赶国际著名私人银行,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竞争优势(Strength)
1.本土文化主导优势明显
中资商业银行在国内开展业务时间很长,有着雄厚的客户基础,因而他们对本土市场以及本土客户文化有着更为准确的定位和理解,对能把握到高净值群体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客户的个性化服务要求能得到最大化的满足。此外,中国人重视关系和感情的特点使得与外资私银客户经理比较时,中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更容易与国内客户建立深厚的感情,维系长久的个人关系。招商银行—贝恩公司的调研显示,85%的高净值人士正在使用中资银行进行财富管理,约60%将中资银行理财服务作为最主要使用的机构[3]。
2.网点覆盖面广
虽然外资私人银行的国际分支网点很多,但是在中国铺设的网点却较少,而中资银行拥有渠道和网络这两重优势,网点分布广泛有助于维系与客户之间的紧密联系,如四大国有控股银行网点遍布全国,都超过或接近2万个,庞大的内地市场网络为中资银行打下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3.客户认可度高
据2009年《银行家》统计数据显示,中资银行在全球总资产排名前25家的银行中占有四个席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且工行、建行和中行分别位列以第一、二和四位最最赚钱的银行[4]。此外,各大中资银行基本上都含国有股,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含有国家保障,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国家是最坚实的后盾,信用度较高。
(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竞争劣势(Weakness)
1.专业法规不完善,金融环境制约
现阶段,国内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单独规定。“监管真空”和“限制过严 ”是中资私人银行的监管环境的两大矛盾。一则,现有的商业监督管理法律体系仍是私人银行业监管法规的主要依据,私人银行的特点没有得以体现。二则,私人银行专营机构牌照的申请方式和准入门槛等界定不清[5]。同时,我国现行的税务制度、外汇管理政策的限制、诚信制度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2.管理架构缺陷,不利于长期发展
中资私银在组织架构上主要有三种:一是隶属于零售银行部门;二是准事业部制;三是仅是在零售体系下开展一些业务。大零售模式下,私人银行往往隶属于零售部门,然而,理财客户往往优先购买好的产品,将销售困难的产品包装后移交私人银行部门。事业部制下,独立核算,垂直管理是私人银行部门的管理模式。互抢客户资源和利润在私人银行部与分行,私人银行客户经理与零售业务客户经理之间频频发生;若缺乏分行认可和充分协作,网络优势将难以凸显。这三种模式都没有达到和零售银行进行资源整合的目的,存在着资源配置、利益分配的问题。
3.私银业务品种单一,服务功能不健全
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是资产管理—包括银行金融服务,非银行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中资银行主要从事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服务,自主的产品开发与设计也局限在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其提供的服务产品无法涵盖证券、基金、保险、拍卖等领域,缺乏结构性衍生金融产品,产品单一性特征明显。而且现有的产品结构也不合理,密集型中间业务占比很大。此外,各中资银行所提供的私人银行产品结构趋同,难以满足高净值群体对财富管理的多元化需求,产品差异化不明显。如今中国高净值人群的首要财富目标从2011年的“创造更多财富”转向“财富保障”,其次为“高品质生活”和“子女教育”[6]。
4.私银经理匮乏,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国内激增的富裕阶层数量和严重匮乏的私银人才已成为国内私人银行业的一大矛盾。私银客户经理需将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战经验相结合,善于建立并维系与客户长期友好的关系。知名国际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一般都有10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且多数担任过跨国银行分行经理。但大多数中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普遍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匮乏,综合理财能力不足,且不能达到对市场状况的准确定位。
5.服务体系信息化程度低,缺乏效率
目前中资银行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推销产品的渠道的主要渠道仍是柜台服务,缺乏多样的、开放式的推销平台来向客户推荐产品及提供专业化服务;并且客户信息分散在各个账户上,大多数中资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普遍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真正开展全球性电子银行服务,结构化数据的查找、存储、和处理技术并不健全,服务效率较低。
(三)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ies)
1.社会财富激增
相当数量和高度集中的富裕人群是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础。据贝恩公司发布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9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就私人财富规模而言,2012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27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00万人民币。近年来,中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专业理财机构成为更多的富裕阶层进行财富管理的首选,私人银行业务被广泛普及,前景看好。
2.财富管理需求扩大,财富传承重视度提升
一方面,我国私人银行客户多为“第一代”或“一代半”富人,他们对资产保值、增值需求强烈。另一方面,国内大批创一代将逐渐步入老年,现阶段,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年龄层比较集中,约70%的受访者年龄处于40-60岁之间,部分高净值人士的子女即将成年,财富传承和发展成为第一代富裕阶层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调研数据表明,在全部高净值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开始考虑财富传承,而超高净值人群的这一比列更高,达到近5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净值人群对财富传承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7]。在未来十年内,财富传承问题将显现出来,为国内私人银行业务注入新的发展契机。
3.高净值人群投资理念更趋同于中资私人银行
当前国内富裕阶层的投资理念与金融危机前相比更加理性、理财意识更加普遍。由于外国金融市场风险较大,且外资银行倾向于设计风险较高、高收益的投资组合产品。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导致国内高净值人群趋于稳健的投资产品组合,这正同“保值、增值”的中资银行私人银行投资理念相吻合,这一理念的契合为中资私人银行提供了客户来源。
(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威胁(Threat)
1.外资银行的入驻导致竞争加剧
目前,已有多家外资商业银行将其私人银行业务拓展到在我国多个城市,外资银行凭借专业化的团队与丰富的管理经验可以迅速抢占我国私人银行市场。
2.境外资产管理外资银行居主导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市场的开放,离岸财富管理在未来私人银行业务中的重要性将逐步增大。2008年,境外投资在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总量中的占比尚不足10%,2012年上升至20%左右。调查结果表明,持有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士超过30%、超高净值人士超过50%,且超过一半以上的高净值人士表明会在未来进一步增加境外投资金额[7]。但当前在高净值客户的境外资产配置方面,仍以外资银行为主,因为其全球网点覆盖面广和在境外市场的经验丰富,能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和资金全球的专业化配置服务,这是短期内中资银行难以比拟和超越的。
3.各类财富管理机构涉足中国私人银行业
当前中国涉足私人银行业务的财富管理机构包括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中外资)、券商、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同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100万美金的准入门槛相比,券商、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等产品提供商当前的准入门槛较低,使得愿意在该机构投入两三百万人民币的客户有机会享有专属服务,增强客户对其品牌和服务的认知,从而培养客户忠诚度。
三、对中资银行“中国化”私人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化
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做其后盾:首先,出台专门针对私人银行业务的法规,并根据经济金融的发展及时调整;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开放私人银行牌照,私人银行专营机构合法化[8];最后,制定混业综合经营交叉地带的相关法律,从而构建出健康的私人银行法制氛围。
2.管理模式本土化
从外国私银业务发展经验来看,私人银行的事业部体制的组建尤为重要。然而以总行为行政主体和管理核心,以分支行为利益主体和利润中心是中资银行业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该模式与西方银行的运行体制差异较大[8]。因此我国银行不能完全照搬外资银行组织结构,应依托本行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客户需求,进而选择最适合本行的管理模式。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其客户数量较大,可采取私人银行与零售银行业务相结合的方式。因此,一套有效的客户转移机制可以平衡由于客户转移所带来的各部门利益的转移。而对于中小股份制银行,差异化定位可以作为战略目标,事业部制可实现私人银行的差异化服务体系,创建品牌效应。
3.私人银行经理团队高效化国内私人银行客户数量与私人银行人才严重失衡,导致客户经理投在每一位客户身上的精力不足,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中资银行应借鉴成熟私银发展经验,建立“1+1+N”的服务团队模式,即由客户经理、财富顾问和开放式专家组成的专业化团队。首先,客户经理要对客户的资产状况、投资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等有充分了解,然后由财富顾问和专家团协作,为客户建议适合的金融市场和产品,制定最合理财富管理解决方案。为此,可以借助“内培”和“外引”两条途径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内培”即中资私人银行通过组织专业知识的培训来提升现有私银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如金融理财顾问、金融风险管理师的培训;聘请国外金融教授讲解最新国际金融动态,提升客户经理对国际态势的敏锐度,提高业务能力。“外引”即充分利用各个途径,广泛吸纳各领域的精英人士,构建专业团队。
4.业绩评价及激励机制合理化
当前我国用来考核私人银行机构和客户经理业绩的主要指标包括资产规模增长、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新客户拓展、客户流失率等,这些指标造成客户经理的巨大压力,极易导致高道德风险。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业绩评估体系应平衡短期和长期经营目标,更强调长期目标的重要性。私人银行需要为从业人员安排与中长期绩效挂钩的激励计划,以鼓励从业人员关注客户关系维护的长期性,而非短期销售业绩。同时,定性考核在薪酬体系中举足轻重,其能在遵守行业规定的前提下反映客户经理的整体业务表现。
5.私人银行信息技术电子化近年来,随着个人终端的普及,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服务发展迅速。为满足客户对多种服务方式及产品的需求,中资私人银行应加快银行卡网络系统建设和跨行异地联网,提高交易成功率改善银行卡用卡环境,加快电子化私人银行的发展。(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向大江.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探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2,(01)
[2] 李世朝.中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07)
[3] 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R].招商银行、贝恩公司,2013
[4] 王惠凌.后危机时代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J].特区经济,2012,(02)
[5] 武剑.关于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策略[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3)
[6] 2013中国财富报告.中国建设银行、波士顿公司.[R]
[7] 胡媛.去英国投资[J].中国科技投资.2013,(10)
[8] 江海.关于“中国式”私人银行业务的思考[J].新金融,2012,(05)
[9] 胡芸.国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银行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