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称呼礼仪

2015-05-30 02:31千寻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宗法官职音节

千寻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礼仪之邦,由于自古以来就极其重视礼节和礼貌,所以就衍生出了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人际称呼。他们不但各司其职,还具体入微地表明了种种人际关系的细致差别,人际称呼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表示人际的文化,他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文化渊源的事迹符号,我们姑且叫他称谓文化。

称谓中敬称词用得最多的,最普遍的,就是“您”字了。不过这个敬称词,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很晚。大约是,从元明戏曲小说开始才逐步使用而来的。

称呼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一个时代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称呼也是一面镜子。称呼的变化是文化的变化,同时也被视为历史文化的折射。

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還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

(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

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猜你喜欢
宗法官职音节
宰相这一官职怎么来的?
论范仲淹的宗法思想与义庄的慈善信托机制
古代的任免升迁
拼拼 读读 写写
宗法政治下嫡妻的地位和权利
学理之异与议礼之争:嘉靖朝大礼议新论
儒家的礼治传统与基督教的法治传统之比较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西夏佛经所见官职名人名述考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