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关注的“亲情饥渴症”

2015-05-30 00:47金金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亲情儿童情感

金金

“在学校我就像空气一样,没人关心我,学习进步了没人表扬,考差了也没人批评,只有和人打架了,老师才会找我。”最近,武汉某大学心理咨询老师在黄陂某小学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评,当老师问12岁留守男孩小威为什么喜欢打架时,小威如是说。

据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46.74%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外出,在这些孩子中,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占32.67%;有10.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一起居住;还有3.37%的留守儿童单独居住。

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事实上,留守不是农村孩子的“专利”。在城市,因为父母兩地分居或长期出差,因为父母忙碌而造成的“隐性失陪”或“半失陪”,这样的孩子则无法统计。

孩子成长不能等

有人曾用猕猴做过实验:把小猴从妈妈身边强行带离,在实验室里准备了一个有热奶的钢妈妈,一个没奶的绒布妈妈。按照“有奶便是娘”的推断,估计小猴会亲近钢妈,可事实不然,小猴不饿到迫不得已,都不离开绒布妈妈,一吃完奶就赶紧找绒布妈妈。这个细节,让我们看到婴幼儿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他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这些猕猴成年后,基本上都表现出冷漠、孤僻、不合群,甚至残忍地虐待孩子,这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智力生命正常成长不可或缺的成分。

心理专家指出,1岁~15岁是青少年情感、品德、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父母对孩子情感和心理关切,给予充分关注,注重建立亲子关系、朋友式的和谐信任,不仅能让孩子得到心理安全感,更有助于孩子的人格、智力、道德和谐发展。否则,就会给孩子心理蒙上阴影。比如“亲情匮乏”让代际关系生疏、冷漠,容易出现学习焦虑、沟通焦虑、处事敏感、容易冲动、逆反心理等人格缺陷。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父母对子女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孩子能从亲子互动中获得安全感并诱发良性情绪,形成信任、依恋、依赖、期待等积极情感,学会交往、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并发展智力。而缺失父爱母爱的孩子会感到紧张、有不安全感,导致负面情绪较多、积极情感偏少,甚至出现情绪困扰、人格障碍、行为问题。

在孩子成长中,父亲主要扮演三个角色:智慧的启迪、人格的塑造和做人的引导。研究发现,与父亲在一起时间越长、做的游戏越多,孩子有大智慧的可能性越高。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人格往往更健康脸上有笑容、抬头挺胸、精神振作、内心阳光,他们做事更果断,思想更活跃,抗挫折能力也较强,人际关系良好。父亲还扮演着纪律教育、情感控制、做人监督等角色,引领孩子形成良好品性。

母亲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在孩子成长中母亲主要扮演两个角色:习惯的养成和情商的培养。由于母亲喂奶,注定了与孩子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孩子通过观察模仿,会形成与妈妈极为相同的习惯,而好习惯是终身享之不尽的财富。母亲的疼爱,能让孩子的依恋、信任、期待、希望越来越多,社会性越来越好、情商也越来越高。

父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会有很多社会角色模仿:女孩模仿妈妈、男孩模仿爸爸,无论是性别、家务、家庭教育角色等都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与自觉定位,否则,角色意识、责任感等都会受到影响。

在我国,目前“失陪”更多的是父亲,这对男孩最常见的影响是“父爱缺乏综合征”:害羞、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少言寡语、不爱集体、厌恶交友、急躁冲动、喜怒无常、害怕失败、感情冷漠,严重的还可能逃课、早恋、离家出走、偷盗甚至喜好暴力。

亲情是孩子最好的情感支持系统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每周由他人看管超过30个小时的儿童中,有17%的孩子出现了诸如好打架、欺负人等行为问题,而那些每星期由别人照看少于10个小时的孩子中,只有6%发生了类似情况。“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

为了更好地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解决留守儿童的“亲情饥渴症”问题,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的责任观念。

家庭的教育不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还会间接影响学校和社会给孩子的教育。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是走向失败的,是对社会和对家庭有危害的,所以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家庭,父母都有责任将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外出打工时要三思而后行,多考虑考虑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一般以母亲为主,母亲心细,有耐心,孩子更愿意与她们交流。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

2.关心留守孩子,要从“心”开始。

定期“温馨对话”。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及时了解子女的近况,一方面定期与孩子进行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沟通的时间间隔要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3.寻找“代理”。

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需要父母双双外出务工而祖父母又没有能力照看孩子的,父母可在亲戚朋友中为孩子寻找“代理妈妈”。

“代理妈妈”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又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4.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活到老,学到老”。孩子要学习,父母更要学习。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工作之余有机会的还是要积极学习,不断提高。现在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父母们要跟上时代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掌握现代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尤其重要。在难得的相处时间里,孩子对父母的行为举止印象是十分深刻的。爱国爱民、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等等这些优良传统不是口头上说的,是要亲身示范的。

对于,城市中患有“亲情饥渴症”的孩子,其家长要建立家庭至上的理念,重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钱将来可以再挣,但孩子不能等。作为爸爸,再忙也要每天回家吃晚饭,每天和孩子玩一次游戏;作为妈妈,再累也要每天给孩子拥抱,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现在很多人在家庭价值定位上出了问题,在生命传承与事业发展上本末倒置,等意识到孩子出了问题才追悔莫及。其实,让孩子有尊严且幸福地生活,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固然可取,平平淡淡陪孩子长大也值得推崇。

猜你喜欢
亲情儿童情感
永不凋零的亲情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清明话亲情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