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国外高考“8宗最”

2015-05-30 00:47马晓倩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海带印度韩国

马晓倩

全球都有“高考”。比如,美国有SAT,英国有A-Level,这些都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必经之路,是选拔人才的手段。不同的是,社会教育资源的丰富,职业教育的发达和成熟,人们对成才道路的宽泛认知等,从某种意义上冲淡了人们对能不能进入高等学府这个问题近乎“刻薄”的强烈情绪;东西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疏密的不同,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两者对于孩子“成才”和“成人”的不同期许。

最迷信——韩国:不吃海带怕落榜

韩国人非常重视高考,为了考上一个好大学,做父母的从小学就为孩子做铺垫,让其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有的小学生甚至一天要上6个补习班,到了晚上9、10点钟才能回家,非常辛苦。

11月10日,是韩国高考的日子。韩国高考又称为“大学修学能力考试”,考试科目为语言、数理、社会或科学探究、外语和第二外语等5门,考生从早晨8点40分开始考试,要在一天内考完所有科目。高考所引发的紧张气氛与中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个韩国的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紧张气氛,曾有韩国学生形容本国高考是场“核战役”。

为避天气寒冷,高考提前一个月

韩国本来是春季招生,以前的高考一般都定在12月份,之所以现在把高考时间变更为11月份中旬,是为了避免天气寒冷对考生不利。

警察署和派出所警车这天也将用于帮助运送考生,所有的课程都集中在一天里考完,所以考生体力和精神上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父母和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都会聚集在考场的门外为考生祈祷。

考生不吃海带怕落榜

高考日当天,驻韩美军停止实弹演习和航空任务,以还给考生一个安静时刻,就连股市也推迟开市、提前闭市。

有的低年级的学生会给参加高考的学长们跪地叩拜行大礼,以表示衷心的祝福。此外,周围亲朋好友们也会送礼物给考生,这个礼物主要是年糕和巧克力,就是为了祈愿考生能像年糕一样榜上有名。最忌讳的就是海带了,考生绝对不吃海带,因为这个海带比较油腻,吃了有落榜之嫌。

偷走轿车“S”标志

高考前一晚,还会有不少胆大或者无望的考生偷走一些韩国现代索纳塔轿车或者三洋卡车上的金属标志牌,这两种车的标志上都有字母“S”,而“S”在韩国的高考季节,就标志着韩国的顶尖大学首尔国立大学。

“每天睡4小时,就别想上大学”

一旦进入高中就进入战备状态了,韩国考生当中就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你想每天睡4个小时,你就别想上大学了”。韩国的高三生基本上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觉,剩下时间都是在学习,但是事实上韩国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超过了80%。

改革录取方式:内审录取学生

韩国高考录取方式近些年做了非常大的改革,不再是一次大考定终身,开始采取灵活的录取方式,比如有一种叫内审的录取方法,就是看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和在学校的表现,以这种办法录取学生。

此外还有很多非常特殊、灵活的录取形式,如社会活动、早期留学、残疾人等很多特殊的录取方法,因此学生基本上从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初期开始,按照自己的强项忙于去叩响大学的小门了。近年来这种灵活录取的比例是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的一半以上,甚至更多的学生都是通过灵活的录取方法进行录取的。

最激烈——日本:落榜生被称作“浪人”

高考要考“两轮”

和韩国高考考生一样,日本的高考考生同样要面临“地狱考试”。日本高考题目一度向难题化、偏题化发展,日本电视台的不少娱乐节目经常搬出高考原题为难嘉宾,讽刺“这种题目连研究人员都不一定能做出来”。

每年1月,日本都会陷入周期性的全国性气氛之中,因为高考之战就此拉开序幕。在1月份的第一轮全国“会考”之后,考生们还会在2~3月接受第二轮考试的考验。

报考公立大学要参加两轮“高考”

报考公立大学的学生要参加两轮“高考”,第一轮是类似中国“会考”的全国性考试,要想报考全国82所公立大学和74所私立大学就必须先参加会考,接受第一轮淘汰。“会考”的总分很重要,因为很多公立大学为报考学生设立了最低分数线。成绩公布后,考生可向其中意的大学提交报考申请,由学校自行组织第二轮考试,是否录取则综合两轮考试的成绩而定。

无奈的高考“浪人”

日本高考题目一度向难题化、偏题化发展。激烈的竞争意味着很多学生都无法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很多名落孙山的考生选择来年春季重考,他们被称为“浪人”(在日本的封建时代,所谓“浪人”指的是没有主人的武士)。

但人们也不能简单地指责考生盲目崇拜名校。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日渐消失,加上过去10多年的经济不景气,令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将目光转向了一直紧俏的名校学位,希望能考进名校,以确保未来的就业。

最残酷——印度:凌晨三点钟上补习班

各大学独立招生

印度的高考不实行全国性的统考制度,由各大学自己出题考试。各校考试通常都在每年的4~6月间举行。由于不实行全国统一教育,学生反而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虽然没有统一考试,但印度是人口大国,为了能够打败众多的竞争对手,考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由于一分之差在高考成绩的排名上有可能相差二三十名,因此印度也出现了与中国类似的现象,即各种名目的辅导班、辅导中心泛滥。

印度是一个多元并存的国家,各个地区、各个阶层的学生实力很不平衡。为了兼顾社会公正,印度政府对落后种姓、少数族群、残疾人等特殊阶层实行预留名额制度。根据规定,所有公立大学在每年招生总人数中必须留出超过20%保留名额,“照顾”给那些落后种姓、少数族群和残疾人。这一条规定对维护印度国家统一和社会公正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考试选人才,残酷但有效

對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高等教育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是一种不得不实行的残酷但有效的方式。印度有12亿人口,每年有上千万高中生毕业,但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只有三分之一能幸运入学。

激烈的竞争对印度学子造成的压力也非常大,许多学生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然后参加各种校外辅导和残酷的死记硬背学习,一切都是为了参加5月底举行的12年级毕业考试。

印度的高考和随后的大学入学考试通常都在五六月,这正是印度最热的季节,持续高温加上在各个学校间奔波,学生的体力和意志力都受到严峻考验。但这是他们在人生中必须迈过的关卡,只有通过了这样的考验,才能顺利进入高校,继续学习成长,成为对社会和家庭有用的人才。

拟推新法案,学生减负担

印度的教育方式虽然是西方的,但是印度的国情却是发展中国家的。在一个资源有限的国家,所谓应试教育自然也无法避免。

印度学生知道,为了在层层选拔的阶梯上向上攀登,只有设法拿到更好的分数。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印度学生也是每天机械重复、死记硬背。这样的教育方式加重了学生们的精神和身体压力,摧残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除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目前并没有别的更好选择,因为在有限的机会面前,有太多的竞争者在等待。因此,是这样的国情把学校、教师和学生逼上了应试教育的独木桥。

印度政府和社会舆论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种死板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个性的摧残。据悉,印度政府已经准备出台新法案,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基础教育阶段考试制度,以减轻学生们的负担,使他们可以有更多时间从事娱乐、体育和业余阅读等活动。

猜你喜欢
海带印度韩国
即兴
如果没有你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今日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梦的解析
在韩国走马观花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