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新林
摘 要 深入、持久、规范、高效、系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建章立制是保证,组织、指导是重点,运动管理是关键,学生参与是目的,因此,应加强这四个方面的管理。
关键词 阳光体育 学生 组织管理
一、形成制度化管理
深入、高效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协作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阳光体育管理制度、运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各系院实施陽光体育运动要做到领导挂帅,分工合作,责任到人。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规划、实施、管理和考评,确保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全程监管,保证阳光运动始终按照预期安排有序开展。
每学期学校要对各院系阳光体育运动进行总结、表彰,肯定成绩,提出问题及其整改措施。形成在制度约束下学工干部、体育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学生干部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对组织、指导者的管理
学工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体育教师是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和指导者,是阳光运动正常开展的关键力量。承担着宣传教育、运动筹划、组织协调、运动指导、竞赛组织、检查评比等重要职责,因此,对组织、指导者要实施有效管理。
1、阳光体育运动是体育教育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组织、指导者应严肃认真地开展工作,积极参与院系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运动的组织与指导,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提升自我工作能力的重要平台。
2、体育教师要服从学校统一安排,深入系院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及时与所承担体育指导任务的系院取得联系,主动征求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意见和建议,并提交课外体育运动工作计划,协助所在院系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3、组织、指导者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应严格遵守纪律,按时开展各项运动,确保运动按计划、有目的、高效、有序进行。早操和课外体育运动的出勤次数,每学期应达到40次以上,每次参与时间一小时以上。
4、 体育竞赛,应服从安排,积极配合,主动承担有关体育赛事的组织和裁判任务。要公正执法,不徇私情,保证竞赛和谐进行。要服从裁判,杜绝为了本队利益而当场指责裁判的现象,要通过正当途径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
5、在开展运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主动并善于处理学生纠纷,不能指责、辱骂、甚至体罚学生,要体现教师为人师表的高尚风范。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出现过激行为,对因组织与管理不当,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组织、指导者,要追究其责任,并赔偿损失。
6、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促进交流。在学习不同系院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身体素质、爱好特长、专业特点等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阳光体育运动。
7、在场地布置、器材使用、运动时间安排上,应顾全大局,统筹兼顾,合理利用体育资源。运动结束,要督促学生及时归还体育器材。遗失、损坏体育器材和场地的,要追查责任人,并赔偿损失。
8、善于处理运动队训练与群体体育运动的关系,协调开展运动,做到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的带动下普及,不能只顾其一。
9、雨雪天气,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正确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
10、体育管理部门应不定期检查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主动征求系院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专题例会,表扬先进,批评错误,提出问题的整改措施,不断改进工作。
11、学期结束,要及时组织阳光体育组织、指导者填写承担工作任务的考核登记表,提交阳光体育运动总结,如实申报工作量,同时,主动接受学生及所承担体育指导任务的系院测评。
12、学校要对组织、指导者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计划、总结、学生评价、运动开展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兑现报酬、评优奖励、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13、对班主任(辅导员)日常检查、监督、管理本班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情况进行考评,重点是班级运动出勤率,与学生一起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次数和时间,把班级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整体情况作为班级考核重要内容。
三、对运动的管理
1、早操、课间操管理
早操、课间操时间短,人数多,组织难度大。体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工干部和学生干部要加强教育,严密组织,积极疏导,加强督促和检查工作,使学生严格按照班级、时间和场地,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运动。同时,加强早操、课间操考勤,定期公布班级、学生早操、课间操出勤和运动情况。坚持早操、课间操班级评比,并将评比结果纳入班级考核范围。
2、班级体育运动管理
体育教师应帮助制定班级运动计划和方案,并结合专业特点指导各种小型多样的运动,开展有特色体育运动,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发展,充分发挥班集体、兴趣小组日常体育锻炼的群体优势。班主任(辅导员)应组织好班级体育运动,协同体育教师检查锻炼人数、保证锻炼时间,强化安全措施、严格组织纪律,定期组织评比等。
3、运动队训练管理
积极倡导组建班级、系院、学校三级各项运动队,使阳光体育运动在普及中得到提高,又在提高的带动下普及与发展,形成阳光体育运动良性循环的局面。运动队的组织和训练应在不影响正常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要制定训练计划,坚持科学训练,落实训练任务,提高训练质量。体育教师负责运动队训练的组织与指导,定期测定运动员形态、素质、机能和运动成绩的变化。班主任、辅导员要了解运动员生活、学习情况和思想、纪律等方面的表现,保证专业学习、日常生活、运动训练统筹兼顾,共同提高。
4、运动竞赛的管理
运动竞赛应纳入运动计划,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系院之间的运动竞赛要统筹安排,有序开展,在整个年度运动安排中力求均衡开展,避免时松时紧,并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安排相应运动项目。学校传统体育赛事和较大规模运动竞赛要纳入教育计划,如田径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等项目,要形成制度固定下来。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竞赛规程,培训好裁判员,使用规范器材,合理布置场地,严格竞赛纪律,确保竞赛安全。
5、学生体质测试管理
《国家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是教育部、体育总局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在校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因此,阳光体育运动要与学生健康体质测试结合起来,平时要有计划、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每年按照国家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内容、标准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并按国家、省市要求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上报测试数据。
四、对学生的管理
1、新生入学后,要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目的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内容和要求,促使学生提高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2、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通过自愿和选拔的形式,组织学生加入班级、系院、学校体育兴趣组、体育协会(俱乐部)、运动队,并积极参加相应组织形式所安排的运动。学生所属班级要对学生参加运动情况登记造册,立档归卷。
3、纳入学分制管理,学生按照學校基本要求,每周至少参加三次及以上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可给予相应学分,参加运动表现突出的也可加分。因此,学生参加运动情况要作为学生操行考核的重要内容,要严格考勤记载,强化过程监督和管理,提高运动的实效性。
4、应将学生参加阳光体育与学生素质拓展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评价与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评价结合起来,突出体育素质和体育态度在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5、阳光体育运动要作为“三好学生”和“国家奖学金”评选的重要指标,学生不但要参与运动,而且要有突出的表现,要达到学校规定的优良标准。
6、学生实训、实习期间不能正常参加运动的,所在系院要向学生所在运动集体负责人提前提交名单。学生不能正常参加运动的,所在运动集体要认真核实,查清原因,详细记录。
7、学生运动所用器材,要以集体名义指定负责人专门借还,并做好详细登记。所借器材必须当天归还,任何集体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将器材擅自带走不还。遗失、损坏体育器材和场地的,要追查责任人,并赔偿损失。
8、成立以学工干部、体育教师、学生干部组成的阳光运动检查评比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评比细则,进行经常性的全面检查与评比,定期公布,及时反馈。
参考文献:
[1]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7):10-14.
[2]郝俊.特色争先,让学生沐浴阳光体育的健康和快乐[J].中国学校体育,2011.(1):12-13.
[3]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1):6-7.
[4]何珍文等.建设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