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与实践智慧

2015-05-30 10:48:04张威
学理论·上 2015年1期
关键词:合法性

张威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问题意识,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加强自身合法性地位而具有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其中,制度建设和制度中人的建设是实践智慧的核心。探讨新时期关于制度建设和制度中人的建设问题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合法性;德福一致;道德人格;法律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1-0013-0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议》再一次反映了共产党的“问题”意识。鲁迅先生曾经教导我们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中国共产党无须直面惨淡的人生,但要面对复杂多样化的时代和社会“问题”,在这样复杂多样化了的时代和社会,要求共产党必须与时俱进,树立问题意识,才能把自身的历史合法性发展为现实的合法性,问题意识是获得合法性的前提。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历来具有这样的问题意识和实践勇气。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基本命题,无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这个政治集体的问题意识和敢于承认自身不足的勇气和精神。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依法治国同样折射出我们党对于自身建设的迫切性认识,并把自身建设奠定在广大党员群众的自发性基础上,这更加反映了新时期党的思想解放。历史也反复证明,一个政党,尤其是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只有完全放弃自身的利益,完全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去加强自身先进性建设才能真正赢得民心、获得合法性支持,这个党和这个国家民族才能同时获得进步。因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党自身的问题意识不但不会削弱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相反,真正贯彻和落实好全会精神一定会赢得广泛的合法性支持,否则,党的自身就有了危险。

问题意识是党的自身建设的思想先导,而实践智慧和行动意志才是问题得到解决的关键。如果仅仅有问题意识,而在实践上只见打雷不见下雨,或者实践方案缺乏智慧,那么就会收效甚微,导致失信于民,最终适得其反。可见,“常怀忧党之心”的同时,更要“恪尽兴党之责”,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把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当作自己的政治使命和任务来思考,从各自不同的领域为党的建设建言献策。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笔者认为党的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概括为一点就是进行法律和制度化建设即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是党的合法性建设的核心课题。法治化就是用法律和制度管理社会,法律和制度在先以克服因人而异带来的不公平,因此,公平的管理必然要求法律制度制定在先。但是,好的制度起到正作用,相反,不合理的制度只能起到相反作用(“恶法非法”),因此,制度的制定非常关键,那么,具有普遍合理的法律和制度如何可能?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决策(法律制度的制定)受“经济人本性”、“信息悖论”和“投票悖论”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法律制度制定上容易偏离公共性的困境。针对这一困境美国政治学家罗尔斯提出“无知之幕”“公共理性”理念防止决策者按照自己的价值偏好制定出合乎自身利益群体的政策。那么,究竟怎样才能避免法律制度在制定环节即可体现公共价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具体措施中明确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并强调了依宪治国的基本理念,体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智慧。

“德福一致”是康德的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统一,意思就是使有“德性”的人,即有真实能力和贡献的人获得“福”的回报,“德福一致”就是建立一种付出与回报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改变传统社会等级关系的按身份地位高低、按比例的分配方式,这实际上是一种分配制度。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形成社会的道德信仰。道德信仰与宗教信仰不同在于,宗教信仰是把信仰的本体寄托于“上帝”,上帝扮演的是一个公正的裁判者,以上帝的存在教导个体要按照正义去行动,否则一定会受到上帝的惩罚,从而确立一种上帝来决定的“善恶因果报应”,这其实就是康德在他的道德哲学中把信仰奠定在人的“善良意志”基础上,即人不要依靠上帝,只要靠自己的善良意志即可为自己的行为划定了界限,即人不但可以为自然立法,而且人可以为自我立法,从而实现了主体性时代。所以,表面上看来,康德是证明了人和社会信仰的确立依赖于个体,但实际上,康德的道德信仰论最终是确立在制度的“德福一致”基础上的,他把上帝从前门赶了出去,又从后门请了进来,也就说,虽然他论证了人的善良意志可以主导自己的行动,但实际上他预设了“善良意志”之先验综合判断的条件是“上帝不死”与“灵魂不死”,而后者在现实中就是正义的制度,这个正义的制度就是“德福一致”。可见,制度的“德福一致”是个体的道德信仰的本体依据,简单地说,道德信仰可以实现人们做有道有德的事,而这种信仰只能从制度道德而来。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社会制度的主要制定者,除了有责任发扬民主制定出体现“德福一致”的制度外,同时,还应该加强自身的组织和作风建设,尤其是当下的反腐败工作更应是与制度建设同等重要的工作。因为,腐败本身就是对制度的直接破坏,腐败的最普遍方式就是贪污受贿,贪污受贿最直接地改变了“德福一致”关系,使社会付出与回报之间的正比例关系不存在,这种现象越是普遍越会形成一种社会心理暗示效应:既然通过非正当的途径可以获得回报,且这些非正当的回报又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那么,具有“有限理性”的人谁还愿意一直做一个“傻子”老老实实地以“道”而“德”,以“德”而“得”?于是,整个社会的道德信仰坍塌,执政党自身也从而失去合法性支持,所以,制度本身的建设与制度中人的建设是当下党的建设的一体两面。

围绕上述两个方面,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有责任贡献自己关于实践的智慧。首先在制度建设方面,除了在方法上加强社会民主,最大限度地靠近“无知之幕”以实现法律制度制定上的“信息对称”外,最重要的是在价值上实现“德福一致”。所谓在价值上的“德福一致”就是要在社会不同领域、行业、部门、组织间确立起相互一致的分配比例关系,简单地说就是要在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上重估价值关系。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的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制度,首先应该取消垄断性行业的制度基础,并在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比例关系中提高劳动力利润份额,缩小资本在参与价值分配中利润比例,因为,如果过度地任由资本自身扩张,必然带来社会发展以资本驱动型为主,在资本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下,一方面继续走资源、能源消耗型经济发展老路,难以实现以劳动力创造为主的创新型发展,另一方面,在资本的高回报率刺激和暗示下,社会因对劳动的低回报便会出现对劳动的鄙弃,带来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同时,资本的高回报和劳动低回报导致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最终社会劳动价值观、善恶报应之道德信仰彻底消解。所以,当下,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调节社会分配,尤其是国民经济初次分配比例,以实现从根本上体现“德福一致”。

在关于制度中的人的建设方面,制度中的人包括两种,一是党的领导干部,二是普通的党员群众和一般群众。对于普通的群众而言,与制度相关的就是进行个体的道德人格培育。对制度中普通群众的道德人格教育,确立公众普遍信仰的最好教材来自于社会背景,而这个背景里最好的教材则是制度中的党的领导干部的自身形象,即干部自身建设。因此,相对于对普通群众的道德人格教育来说,干部队伍的道德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去提倡的“德治”思想,其真实的含义应当是首先对党的干部的道德要求,即是要求党的领导干部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准,用先秦儒家思想解释,就是领导干部自身要懂得“仁政”,“仁政”的本质内涵不是封建时代那种上层统治者对社会下层人民的居高临下的怜悯或同情,而是对自我“仁”的提升,“仁”者,爱人,爱人者对自己才可能严格,所谓“克己复礼”首先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说,对法律制度中的领导干部的建设一是通过制度本身外在制约,一是通过内在的道德践履,不过,在一个已经出现道德困境的时代,前者显然是主要方面。理论是灰色的,只有实践才能产生现实的革命性力量!相信伟大的时代必然孕育出伟大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关文运,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柯武刚,史漫飞.法律制度经济学[M].韓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何怀宏.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5]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M].万俊人,等,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合法性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16
论自贸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的标准与方式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5:04
新兴权利保护中利益合法性判定的动态系统论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48
Westward Movement
合法性危机:百年新诗的挑战与应战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2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再议
执政合法性视阈下的全面从严治党
浅谈汽车养护用品生产的合法性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