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允强 沈良琴
摘要:德育评价理念应与新课程评价理念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多角度、易操作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并要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一、构建多元化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1.自我评价与班委评价相结合
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当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然后进行每期(期中和期末)的自我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管理和评价的意识,让他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努力奋进的自觉,不断优化自我,从中受到教育。同时,教师还要发挥班委的领导带头作用,由班委组织期中和期末两次自评,让班委在评价活动中找出其他学生的闪光点,记载学生成长的点滴。
2.家长、教师、学生的多元主体评价
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将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评价项目,自我评价德育水平。通过自评,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在学习和生活中变他律为自律,最终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成员,也应参与进学生的德育评价体系。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更容易表现出自己某种一贯性或综合性的品德行为方式,所以家长更容易对学生进行真实性的评价。
教师在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中是良师,也是益友。笔者认为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思想行为,改正缺点,完善自己,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德育水平及学生自评的结果时,应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今后提出发展和希望上,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发展方向。
二、渐趋人性化和情感化的评语
教师给学生写学期或学年评语、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各类积极分子的评比活动、开表彰大会或通报表彰等都是传统的德育评价方式,而在新课程指导下的评价手段细化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
在传统的德育评价方式中,班主任评语存在于格式固定化,内容教条化、模块化、片面化等弊端,而《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评语渐趋于人性化和情感化。人性化的评语集中体现了班主任对人性的解读、对生命的热爱,充满了人文关怀;情感化的评语尊重被评价的对象,将学生作为知心朋友,与之进行心灵沟通,通过富有情感的话语娓娓而谈,打动并感化学生,发挥其特有的评析、激励和催化的教育功能。这两种评价方式为家长、教师的沟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制订层次递进的评级指标
新课程目标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德育评价机制应对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显现的导向性。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包含著亲情、友情、责任心、抗挫折能力、创新意识、协作意识、自制意识和能力等十分丰富的内容。因此,学生素质评价标准应更加具体化、量化、细化。
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阶段的评级指标,形成相互衔接、层次递进的结构。评级指标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可分成若干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在思想品质这一级指标中,可下设家庭责任感、集体观念和国家意识等二级指标,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待学习的态度,具有一定理想和追求,善于思考,崇尚科学,道德行为,文明习惯,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尊重同学,热爱劳动,节俭朴素,遵纪守法,团队精神,正确认识,评价和反思自己,自信心,毅力与承受能力等多个三级指标。
四、扩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范围
1.将学生的课外活动表现纳入评价标准
当前,英国的一些大学已经把学生课外活动的表现作为入学评价的标准之一,一些名牌大学甚至将考生课外活动表现所占录取部分的比例提升到了25%。因为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增长才干,培养责任感和事业心,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据专家研究,课外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将来很可能是学术或政治方面的优秀人物。所以将课外活动的表现纳入评价标准,可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我国在新课程指导下开展的阳光体育工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便是最好的证明。
2.从“实践生活”开展德育评价
德育必须渗透至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回归。如某位同学生病了,你可以陪他(她)去校医室;或者帮同学捡一下掉在地上的文具;或者把自己的课堂笔记整理好后借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或者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者帮助隔壁邻居解决困难;或者参加所在社区的公益活动等。在这些平凡的事情中,学生能明显地体验到互相关爱、热心公益、善待他人所带来的快乐。这也为构建多元化的道德评价体系提供了平台,为学校、教师、家庭、社区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创设了具体、直观的情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感受到评价的客观性,明确今后的道德取向,并将它融入具体的行动之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个性。
五、还原德育评价的激励作用
现实中有一些目标型评价,即评价主体事先制定一套对学生德育评价的理想化目标,然后以此对每位学生进行测量,符合此目标的即为好生,不符合的即为“品德欠佳”。这样的评价机制显得很呆板,是为评价而评价,失去了评价的真正意义。其实,对学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位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所以,德育评价体制必须还原其激励性。
浙江省长兴小学创设了“七彩银杏卡”激励评价活动,教师用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卡片来激励学生,从“品德行为卡”“勤俭朴实卡”“绿色学习卡”“体育保健卡”“实践创新卡”“艺术书香卡”“和谐交往卡”直至“金色银杏卡”,用于激励学生在德、智、体、美、实践体验、心理健康等诸方面都有良好表现。这样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只要学生有进步,就有机会获得“星级银杏好少年”的称号。“七彩银杏卡”激励评价活动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是因为它能很好地激励学生进步。
(作者单位:蒋允强 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沈良琴 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镇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