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黑木耳代料栽培关键技术

2015-05-30 18:10黄政胡东玮王卓仁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杂菌菌袋黑木耳

黄政 胡东玮 王卓仁

湖北省作为中国黑木耳的主产区之一,一直以椴木栽培为主。华中农业大学和有关科研单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行过代料栽培的试验,并获得成功,但由于当时市场对代料木耳产品的认可度较低,规模化栽培的关键技术还欠成熟,因此代料栽培黑木耳未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由于市场对木耳的需求量增加,同时南方木耳老产区耳木资源逐渐匮乏,产量下降,东北代料栽培技术逐渐成熟并获得大面积推广。南方各省在借鉴东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气候,在代料栽培技术上又进行了多年的尝试。

目前在浙江丽水、安徽黄山、湖北黄冈等地,代料栽培黑木耳已初具规模,其中丽水地区每年有上亿袋的种植量,生产效益较为可观。湖北的蕲春、武穴、随州、钟祥、房县等地,近几年引进浙江或东北的栽培模式,并结合当地的资源与气候特点,进行试验与探索,现已取得初步成功,正向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仅就湖北省各地在发展代料栽培黑木耳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经验与技术进行总结与介绍,供读者参考。

1调整栽培季节

栽培季节是规模化代料栽培黑木耳成功的关键之一。南方各地过去多年代料栽培黑木耳未能形成稳定产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确定最佳栽培季节。早期南方的黑木耳代料栽培,一般选在早春1月~2月接种,3月~6月出耳,此段时间南方各地正值春夏之交,气温总体上由低走高,同时经常出现温度忽高忽低等气候不稳定的现象,有些年份在3月份就会出现近30 ℃的高温。如果此时水分管理稍有不当,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菌袋极易感染绿色木霉等杂菌,导致栽培失败。

此外,长江流域上半年适宜黑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时间较短,后期气温偏高,对第二、三茬耳的生长极为不利,在自然气候条件下,栽培不容易达到理想的产量与质量。将制袋接种时间调整到8月上旬~9月上旬之间,将出耳时间推迟到10月,此时气候逐渐转凉,气温由高到低,极少出现高温高湿的天气,可明显降低菌袋的污染率,保障栽培获得成功。在冬天低温来临前出完第一茬耳后,菌袋休眠越冬,开春气温回升后,再加强水分管理,还可采收两至三茬木耳。将原先栽培模式只有春季一季出耳改为秋、春两季出耳,延长了出耳时间,可多出1~2茬耳,能明显提高产量;同时在晚秋和早春季节,气温较低,杂菌病虫少,木耳子实体成熟较慢,品质也能得到明显改善。

2合理配制培养料

合理配制培养料的配方,是争取代料栽培黑木耳成功及高产优质的基础。应根据黑木耳的营养需求,从各地的资源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择本地易获取的各种农林下脚料,配制成黑木耳的代料配方。根据蕲春、武穴与房县等地的经验,配方以木屑、棉壳、麸皮为主,适当减少麸皮用量,不加糖,可明显降低秋季高温制袋时的污染率。目前湖北各地实际应用的配方如下:

配方一:杂木屑81%,棉壳12%,麸皮6%,石膏或CaCO31%,丰优素0.2%,含水量60%。配方二:棉壳91%,麸皮8%,石膏1%,料∶水=1∶1.2。配方三:棉杆屑61%,棉壳30%,麩皮8%,石膏1%,料∶水=1∶1.2。配方四:杂木屑86%,麸皮13%,石膏1%,石灰0.2%,含水量58%~60%。

3严格制袋操作

最佳制袋时间在8月上旬~9月上旬,此时气温较高,菌袋容易受到杂菌的侵染。装袋时培养料要尽量装紧,料与塑袋之间不能有空隙,否则出耳时会形成过多无用耳芽,既消耗营养,又易招致病虫危害。如进行常压灭菌,料袋的灭菌时间为100 ℃保持14 ~16 h(以一次灭菌15 cm×55 cm料袋1 500袋左右设计,量大时适当延长时间)为宜,如用周转筐装袋,灭菌时间可缩短为10 ~12 h。料袋灭菌冷却后,应在接种箱或无菌室内按无菌操作接种。15 cm×55 cm料袋一般侧打4~5孔接种,然后用17 cm×60 cm的外袋套装封口,如选用17 cm×33 cm规格的袋子,可将塑料袋厚度定制为2丝,双层袋装料,袋口接种,可明显减少杂菌污染。

4规范发菌管理

菌袋发菌一般在室内或搭建的荫棚内进行。注意室温、堆温与料温的变化,菌丝培养中后期,三者之间可分别相差2~4 ℃,也就是说如果室温20 ℃,堆温可达到22~24 ℃,料温可达到24~28 ℃。黑木耳菌丝生长的适温为23~26 ℃,就是指料温应控制在23~26 ℃的最适条件下,注意避免高温烧菌。培养过程中,注意避光、通风。特别在培养中后期,更应加大通风量,菌丝才能生长健壮。

5加强出耳管理

出耳期间,水分管理是重中之重,应根据子实体生育阶段和天气状况调整喷水时间和次数,保持干湿交替的环境条件,促进木耳菌丝与子实体的健壮生长。

5.1催耳是关键

北方气候干燥、风沙大,一般采用集中催耳的方式催耳,即先将摆放菌袋的畦床面和草帘浇水湿透,然后将开口(刺孔或划“V”形口)的菌袋集中摆放在耳床上,间隔2 cm,上面盖塑料薄膜,靠地湿、草帘湿、菌袋密集,增湿保温,保持开口处菌丝不易干枯,尽快愈合扭结形成原基。南方大部分地区因自然湿度大,风速较缓,如集中催耳应加强通风。目前湖北各地的经验是,当菌丝长满袋后,采用刺孔或划“V”形口的方式开口,然后在室内恢复3~7 d,待开口处菌丝重新长白后即可移入室外田地畦床上喷水催耳,此时注意喷水应少量多次,以保持空气湿度在80%左右为宜。白天气温高时停喷,晚上气温凉爽后再喷。催耳阶段温度控制在15~24 ℃为宜,一般7 d左右原基即可形成。

5.2水分管理是重点

出耳阶段,采用微孔喷水带喷水增湿,气温高时(日均温大于14 ℃以上)只能在早晚喷水,白天停水;气温低时(日均温低于14 ℃)可在白天喷水。气温高时,喷水不当会造成菌袋内高温高湿,引起杂菌侵染。子实体在幼耳期,用水以轻喷微喷为主,湿度以85%为宜;进入成长期后,耳片对水分需求增加,此时喷水量可逐渐增大,空气湿度可提高到90%~95%。总之水分管理应掌握以下原则:高温时白天绝不喷水,早晚喷,子实体只在晚间和早晨进行生长;耳小时少喷,耳大时喷足但不过量,干干湿湿,干湿交替,干长菌丝湿长耳,始终保持菌丝和子实体的健壮。

5.3采收应及时

耳片长至成熟期,耳根收缩,耳片全展、起皱,光面粉白,此时应停止喷水,让成熟耳片在菌袋上自然风干1~2 d,趁晴及时采收晾晒。采收过迟,耳片过分成熟,颜色由黑色转变为黄白色,品质下降,同时因吸水过多,容易引起霉烂和流耳。

6讨论

椴木栽培黑木耳是湖北省的传统优势农林副业,为国有林场、边远山区的农民朋友增收致富作出过巨大贡献,但椴木栽培转化率低,浪费林木资源,生产周期长,虫害杂菌日益严重,化学防治导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增高,采用密植接种人工喷灌技术后,水体污染出现连作障碍,该生产方式已经越来越变得不可持续。代料栽培可利用棉壳、棉杆、木屑等农林下脚料栽培黑木耳,转化率高,节约林木资源,同时因出耳季节调整为晚秋和早春,气温低,虫害杂菌少,不用农药防治,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林业的代表。代料栽培是黑木耳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湖北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唐 岚)

猜你喜欢
杂菌菌袋黑木耳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德江黑木耳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生产食用菌 石灰用途广
交换生的计谋
固定菌袋插杆
七个黑木耳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杂菌污染对固态发酵食醋返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