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华
摘要: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改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以“绿满荆楚”行动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乡村绿化建设,不仅能改善农村宜居环境,还能增加农民收入。本文简要分析麻城市乡村绿化现状,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绿化;发展对策;麻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85.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1-0079-02
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把“绿满荆楚”、“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作为“五个湖北”建设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进,麻城市委、市政府确定2015年为绿色麻城建设年。大力实施乡村绿化建设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麻城市乡村绿化建设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1]。
1麻城市概况
麻城市位于大别山南麓,湖北省东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地处东径114°40′~115°28′,北纬30°52′30~°36′,面积3 747 km2,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1 ℃,平均降水量1 688.7 mm,年无霜期270 d。境内主要乔灌木树种有61科299种。主要用材树种有马尾松、黄山松、杉木、枫香、枫杨、水杉、意杨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板栗、油茶、油桐、乌桕等;主要园林绿化树种有樟、冬青、女贞、黄杨等[2]。
2乡村绿化现状
麻城市主要村庄分麻东山区、麻北丘陵、麻中南平原三个类型。麻东山区平均海拔600 m,森林覆盖率在65%以上,村庄大多散落在山区中部,土壤较瘠薄,村庄绿化用地主要是湾前屋后的小块荒山、荒地;麻北丘陵平均海拔300 m,森林覆盖率约50%,村庄大多在国道、省、乡道路附近,村庄绿化用地主要是庭院及湾前的道路;麻中南平原平均海拔80 m,森林覆盖率约30%,村庄大多在举水流域附近,村庄绿化用地主要是农田林网、河渠堤岸、庭院林。
根据2014年麻城市造林绿化面积普查成果报告,全市可供造林绿化的村庄绿化地总面积为93 472×666.7 m2,其中可成片造林面积为9 760×666.7 m2;需零星植树708万株,折合面积83 712×666.7 m2,涉及全市19个乡镇、1个开发区、2个林场下辖716个村。按照2009年全市森林资源清查统计,全市“四旁”地中,树木529万株,蓄积21.3万m3。
目前部分乡镇已经完成造林任务。麻城市乘马岗镇已完成易家畈村板栗造林350×666.7 m2、骑路铺村葡萄造林120×666.7 m2。易家畈村板栗基地共栽植板栗3.6万棵。骑路铺村葡萄基地实行大户承包方式,按照专班造林,覆地膜保暖等措施保质保量完成栽植任务,共扦插葡萄3.8万株。
3存在的问题
3.1整体规划滞后,植物种类单一
乡村绿化建设大部分目前还未进行统一的规划,建房随意性较大,房屋设计规划零乱,有些还占用农田,浪费土地资源,给绿地规划造成很大的困难。而且造林品种单一,苗木质量参差不齐,使乡村绿化的整体效果不佳。村庄普遍缺少系统的公共绿地,乡村绿化中不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3.2绿化资金严重不足
据估算,一个村的绿化费用大约在200万元左右[2]。而国家和地方省级财政无专项资金扶持,同时乡村绿化亦不属于国家重点工程,通过乡镇和村级筹集渠道不多,导致乡村绿化建设问题较多。
3.3栽后管护措施不到位
由于没有专职的绿化管理机构和专业的养护队伍,树木栽种后无人管护,水肥跟不上,导致成活率和保存率不高。特别是公共的河渠、堤岸,杂灌丛生,退化严重。
3.4绿化预留地不足
老百姓从当前投入产出来说,造林不如种粮实惠,对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不高,更愿意种粮食作物。麻城市中南部是全市粮油主产区,农田林网率不足30%。对于房前屋后的土地,老百姓更热衷于铺路建房,将房前屋后的铺满水泥。因此,全市可用于乡村造林绿化的地块面积有限。
4发展对策
4.1科学合理规划
全市行政村较多,情况千差万别,需要精心设计、全面部署,将村庄绿化规划纳入村庄总体布局,绿化用地安排要与各部门的专项规划整体协调。
4.2建立管护责任制
为了确保绿化质量,应强化栽后树木管护工作,建立栽后管护责任制。植绿是基础,护绿是关键。为了确保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必须做好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并落实管护责任制,对栽后树木管护实行责任制管理。乡镇政府应大力支持,通过各村建立专业管护队伍,明确责任,并落实专项经费,确保栽一棵、活一棵。
4.3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根据各村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将村莊绿化划分为不同类型。对于经济条件好的村庄,在结合村民房前屋后绿化的同时,应重点规划建设好村庄内的公共场所绿化及道路绿化,突出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村庄,以发展庭院经济为主,强调在房前屋后种植经济林,结合绿化造林发展高效庭院经济。在规划时,要立足实际,先易后难,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及主要交通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村庄先行绿化。
4.4生态优先,兼顾效益
乡村绿化要以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作为规划第一目标,优先考虑绿化的生态效益。树种选择要以乔木为主,营造村庄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生态目标的同时,要合理配置树种,注重景观效果,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发展果树经济林,发挥绿化的经济效益。
4.5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规划要与当地的地形地貌、人文景观相协调,采用科学合理的绿化布局和灵活多样的绿化形式,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和乡村风貌。乡土树种抗病抗逆性强,栽植成活率高,在城乡绿化中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2],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以乔木树种为主,做到乔、灌、花、草、藤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黄德华.加快乡村绿化建设生态文明[J].世纪行,2013,(5):27.
[2]于汝元.城乡绿化中的“适地适树”[J].国土绿化,2005,(4):44.
(责任编辑:郑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