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珊
摘 要:教学数字量化评价在我国教育中受到普遍推广。在成了测试评价的有效途径的同时,其也对教学工作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怎样构建高中生物教育教学量化自评体系,使得生物教育教学的评价达到愈加全面、科学的状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是我们所追求的。
关键词:数字量化评价;有效手段;教学质量;自评体系
现在,人们对于量化评价方法研究的重视逐步提高,其原因不仅因为这种评价方法对教学产生的结果具有积极的鲜明性和可比性的特點,而且争论点很少,所以量化评价相较于定性评价,在结果上面更易被评价对象所信服和接受。
一、数字量化自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要涵盖各个方面,不仅要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要考察学生对探究的过程及方法的掌握,这些属于科学知识的层面。除此,教师应该知道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发展的主体,所以更要关注学生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受教育的观念、对生物学科的认知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2.评价的发展性原则。评价的基础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发展状态,在了解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积极兴趣,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并逐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多种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是自我调整、自我反思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通过自我评价进行教育的后反思与精加工。评价生物教师的教学质量,主要有两个参数,即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的主观努力程度与客观上获得的效果。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只看过程忽略结果,或只看团队忽略个人,只看其中的一方面是片面狭隘的,我们要将多者结合起来看问题。
4.评价的个性化原则。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在评价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性独特的完整个体。
二、数字量化自评的准备工作
1.数据的搜集及整理。准确地评价生物教学之前,首先应该做到明确目标,再根据目标收集数据。数据所含的信息量越大,越集中,越能帮助生物教师尽快作出正确判断;反之,就会影响评价效果。收集评价的信息很多,我们通常用到测验法、调查法、观察法等。
2.筛选出有用信息。将收集到的信息有效筛选,定量统计出来的数据信息是十分庞大的,并非所有信息都是有用信息,教师需要根据目的进行筛选,保留有效有用的信息,舍弃无用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分类,以便我们需要的时候方便快速地寻找。
三、数字量化自评的主要内容
虽然许多生物教师收集了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数据,但都处在基础的描述角度,导致统计结果没有发挥作用。所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量性的分析才是达到目的的有效途径。
1.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说明,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在此次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的生物成绩分别是70分与88分。我们不能依此就作出这名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的评价。如果两次考试中班级总体的平均分分别是68分和92分。那么,其在期中考试的生物成绩虽然为70分,但高于全班平均水平。期末成绩虽然得了88分,但低于班级的平均分。
2.对班级成绩的评价。班级与年级成绩的差异性是必然的,但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素决定的,到底是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是考试误差引起的,我们并不知晓。这还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统计,才能够真正用事实来说话。以某次月考为例,高二年级组平均成绩为82分,而某班平均成绩是79分,分层抽取12人的平均分是86分,该班人数30人。那么该班学生成绩是否较差?这与上面所讲的学生之间的量性评价几乎无异,应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如方差、标准差等方面。
3.对生物教师的评价。决定一个教师的被认可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自己的满意程度。针对于此,我校在这学期对一部分学生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测试甲老师的认可度,随机抽取50名学生对该老师的评价。32人答案为良好,10人答案为一般,8人答案为差。要看这个老师的综合评分的话,定良好为10分,一般为8分,差为5分的话,32*10+10*8+8*5/50=8.8分。除了认可度,还要调查教师的教学质量,由校领导、同科目教师、学生小组、教师自己组成评价小组,内容为教学内容、教学技巧、课堂结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分数分别为10分、8分、6分、5分,对应的等级为优、良、中、差。量化的计算统计方法同上。
四、数字量化自评的过程
1.总体阶段性测试评价。学校组织阶段性测试,由同年级生物学科教师集体备课,按学生层次制订达标等级或分数段,各小组按照达标人数加分。阶段性的量性评价有助于及时回馈并进行改善。
2.学生个体评价。任课教师根据个体在阶段测试中的得分,及时与学生沟通,并将阶段的时间段尽可能缩短,以保证反馈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遵循每天一小结、一周一中结、一月一表扬的原则。
在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量化自评体系,真实、客观、全面地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准确地划分出学生的层次,因材施教。量化自评体系所具有的鲜明性不难激起被评价对象向比自己更加优秀的同学学习,这必然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及教师的教学完善工作。
参考文献:
[1]孙杰远.教育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陈树洪.课堂教学量化评价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2012(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