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飞
人是教育的核心和归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与完善。从育人角度而言,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语)。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其目标不仅是对人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它的育人功能。笔者试图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具体探讨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现状与重要性
西方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是要培养“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教育就是关注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努力创造并积极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但就目前中职学生的生命现状调查来看,情况不容乐观:79.63%的学生或存有生命焦虑,亲子溝通不畅产生生命无依感,师生对话缺失产生孤独感;36.84%的学生曾产生过自杀念头或行为,认为“死了也许比活着更快乐”。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生命教育学教授袁卫星认为,“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理想教育十分必要,但任何德育教育都不能取代生命教育,没有了生命哪还有什么道德和理想,生命教育最初始的任务就是让孩子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因而,职业教育不仅是成材、成器的教育,更应该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使学生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能性。在教育部新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关注人,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出发点。要实现育人功能则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可见,生命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生命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两者紧密联系,不可缺失。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的脆弱外,还跟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研究中心郑宁老师说。当出现危机的时候再来处理为时已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使他们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1.唤醒生命意识,感悟生命价值
新的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选入了许多名家名篇,其中许多篇目不仅是文化的荟萃,也是人生体验的沉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随时捕捉时机,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所在。教材中有很多作者尽管曾饱受各种挫折打击,或者还身患残疾,但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人生,豁达、超脱、乐观、勇敢地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如苏轼、史铁生、海伦·凯勒等。这些作者及其经历的介绍,可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向这些作者学习的热情,进而更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探求生命意义,构建人生信仰
珍爱生命,就是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中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有烦恼,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他们会有困惑、迷惘,甚至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构建坚定的人生信仰。如在讲《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我们要深入挖掘父亲之所以成功的内涵: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在讲《绝品》时让学生明白在普通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令人仰止的民族大义、职业理想与操守。这样,教师利用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借助一些生命的参照,引导学生积极探求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拥有一个充实、丰富、坚强、凝重的生命。
3.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开展多主题实践活动,强化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种情感和信念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考、体验,能够使得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内化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去。如在讲授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理解时,引入学生对“人才”“人财”的讨论;在讲授史铁生的《合欢树》和《我与地坛》时引入了项目“感恩”课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父母在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的一片深笃之情,进而在一片爱的纯情体悟中,很好地理解生命成长过程的艰辛和不易,从而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恩情怀,在亲情的感悟中体会生命的厚重。
“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活动”。职业教育在让学生学好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育人教育。作为担负生命教育使者的语文教师,在教授语言文字的同时,更要为学生传生命之道,增加语文教学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裴娣娜.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德育,2008(1).
[2]张美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