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
摘 要:电视纪录片的最大特点是纪实性,电视纪录片通过细节来激发观众的情绪。在一部电视纪录片中,细节会对纪录片的质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部纪录片最感人的并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主要是一些细节材料。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纪录片创作从画面细节、解说细节、画面解说并存的细节三方面阐述了突出主题、具有表现力的电视纪录片细节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细节;纪实;画面;解说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0-0091-02
电视纪录片的最大特点是纪实性,也就是要真实地记录和再现生活的原貌,电视纪录片通过细节来激发观众的情绪。在一部电视纪录片中,细节的优劣将对纪录片的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细节,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1]。细致的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在片中反映得更加栩栩如生,事件更加细腻和真实。
电视纪录片当中,细节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它可以是一个特写、一个长镜头,甚至是几个画面的组接;有时它可以是一段解说、一种画面与解说的组合等。在电视纪录片中存在三种细节:画面细节、解说(文字)细节和画面解说两者并存的细节,下文笔者将对电视纪录片中细节的独特魅力进行论述。
一、画面细节的独特魅力
画面细节就是形象细节,是一个事实中视觉形象的具体描写,它通常是通过特写镜头来实现的。细节就是那些能够反映人物特有的动作、神情、心态以及能够揭示人与事物之间所存在的某种微妙关系的精彩镜头[2]。
电视纪录片一般容量都比较小,尤其是短纪录片,在十几分钟片子里把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以及生活习惯、爱好等方面的细节,才能深刻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笔者与延安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延安台)记者摄制的纪录短片《坚强的小大人》画面中13岁的小女孩父母残疾,放学回家后,给躺在病床上的妈妈擦脸、削苹果,给妈妈按摩,做完作业后依偎在妈妈怀里。一个本该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小女孩,画面中却是那样熟练家务,是那样坚强能干的一个“小大人”,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小女孩悄悄抹掉滴落的泪珠。这些画面细节看得让人动容,一个画面细节胜过千言万语。
二、解说细节的独特魅力
用解说词表达出来的细节,也可称作文字细节。解说细节在电视纪录片中的运用,主要起到弥补画面无细节的作用。使用解说细节时,也是画面拍不到或者不可能拍到的情况下才使用的。主要用在历史题材片或时过境迁的事件中[3]。
延安台专题中心推出大型系列节目《我是延安人》,是电视台充分发挥延安独特的政治优势,采用访谈和纪实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真实纪录外出“延安人”心路历程的力作。在采访中,当事人的经历,发生过的事情早已时过境迁,只能通过解说细节来给观众讲述。《延安精神伴我行——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陈耀》解说:今天,八十四岁高龄的陈耀不辞劳苦,依然担任着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张思德班和原所在部队顾问,以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苏等省市中小学校外辅导员等许多社会工作。几十年来去过多少个地方,做过多少次老班长张思德事迹报告,老人已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我们也只能用心去体味老人对延安精神的那份执着;《别样人生——北京市妇联副主席罗晓路》解说:罗晓路的父亲罗章是江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延安后任八路军三五九旅718团政委,他戎马一生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无数战役,他英勇善战、多次负伤,新中国成立以后,任新疆军区兰州办事处主任、军事法院院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老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她和丈夫同在三五九旅和战友们一起把梢林满山、荆棘遍野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
通过解说细节的交代,我们用心倾听着每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生命中也沉淀了许许多多的感动,加深着我们对人生的感悟。
延安台记者摄制的纪录片《共和国不会忘记 ——来自重点革命老区村的系列专题报道》,在第一集《走近政权基石》中有这样一段解说。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后,革命力量大大增强,革命政权更加稳固。1935年11月,为配合毛泽东及中央红军部署直罗战役,中共陕甘省委、省苏维埃政府迁住富县北道德乡的道德村,直至1936年5月撤离。期间一方面积极配合红军取得了榆林桥战役和直罗战役的胜利,一方面建设党组织和扩大红色政权,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广泛开展扩大红军队伍的工作。70多年过去了,陕甘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的驻地已被茂盛的林草所遮蔽,幸好道德村的老支书王德功带我们找到了这个地方。那时斗争十分残酷,就在这驻地的上面一个寨子里,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
上面罗列一些笔者采访过片子的解说细节,从中会发现这些细节是当时无法拍摄下来的,只能用文字、用解说来表达。通过解说细节,历史背景得以交代,过去与现在有了交叉点,在茂盛的林草前,往昔尘封的历史在娓娓的解说细节中仿佛向我们慢慢走来。
三、画面解说并存细节的独特魅力
实际上是解说进一步解释和强化画面的细节,这又不同于单纯的画面细节和解说细节。这种两者统一的细节具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延续画面细节的时间,将同一类细节集中编辑,给观众以更深的震撼。另一种是利用解说的手法,强化细節的理性和思想教育作用[4]。
笔者和台里记者拍摄的纪录片《郝和武和他的山丹丹花》,延安农民郝和武十多年来,自费人工培育山丹丹花,使消失了多年的山丹丹花又绽放在田间地头。八一建军节前夕,正赶上郝和武要去西安办个小型的山丹丹花展,就这样,记者们和郝和武一起踏上了古城之行。
(解说)72岁的机关退休老干部雷根善,曾经在延安战斗生活过,得知山丹丹花要光临古城,他连夜作出一幅诗画,一大早就拿到现场,赠送给郝和武。(画面同期声) 雷根善:“早上写的,有些字还不太(好)。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全国建设闹翻了天。吃穿住行都在变,日子一年胜一年!延安精神要传播!延安大自然的一些好东西,跟着一起传出去。”郝和武:“写的(诗特别好),这个花送给你。”(解说)曾经在延安工作插队的中老年人看到山丹丹花,更是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画面同期声):“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吆一道道水,咱们的队伍实力强。”(解说)歌声回荡在钟鼓楼广场的上空,一个平常的周末的上午,由于郝和武和他的山丹丹花的到来,又显得是那么的不同以往,勾起了人们对那段火红革命岁月的回忆。
本片截取了郝和武生活的几个片断,以纪实的手法,大量运用同期声、画面解说细节,片中画面和解说水乳交融,相辅相成,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片中,受到了感染。片中人们追忆了对那段火红岁月的怀念之情,也展示了今日延安农民的风采风貌。
延安台记者拍摄制作的纪录片《最后的擀毡人》获得了四川电视节国际纪录片短片入围奖,离不开它的画面解说细节,看似平实的细节,含而不露地凸现出来,从而引导观众进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境地。
解说:“2015年44岁的白立存,吴起县吴仓堡乡周官村人,十六岁起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擀毡了,那时候擀毡可是个热门手艺。”画面同期声:“白立存和他的徒弟弹一弹那个羊毛,唱一唱歌,唱一唱那山曲解心焦。”解说:“前些年,每逢农闲时节,白立存便带上一、两个徒弟,走村串户,从事擀毡生活。需要擀毡的人家就把他们请到家里,按照要求准备好原料,管吃管住。擀毡收费是按照所需牛羊毛的重量来计算的,一年下来也能赚个几千元钱。”画面中白立存和徒弟在擀毡,解说:“在白立存近三十年的擀毡生涯里,经他的手擀制的毛毡不下四万余条,吴起大多农家炕上都铺着他擀的羊毛毡,而他擀的毡很耐用,一条毡只要不被火烧,铺在炕上就能用几十年。如今需要毡的人越来越少,愿意学习擀毡技艺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苏万有、刘智慧是白立存仅有的两个徒弟了。”在十几分短片中,纪录最后的擀毡人的生活片段的画面细节毕竟有限,解说细节刚好弥补了这一遗憾,这里声画结合的细节实际上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它含蓄、巧妙,引人深思。
这几年延安台制作了一些在观众中具有影响力的紀录片,尽管讲故事的方法各有不同,只要守住真实的底线,合理运用画面细节、解说细节和画面解说两者并存的细节,这样做出来的节目才能比较容易感动人,也更能赢得观众。
参考文献:
[1]高鑫.电视纪实作品创作[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2]黎伊.浅谈电视专题片中细节的捕捉[J].琼州学院学报,2008(6).
[3]电视解说词写作[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效礼,冷治夫.纪实论第三章——在纪实的背后是人[J].中国电视,1993(5).
[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