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摘 要】 世界多元文化既是一个概念,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人们对非本族文化的尊重与接受,全球各地文化汇聚与融合,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英语作为全球化的一门语言,成为了多元文化传播的一个主要载体,所体现的作用已变得日益明显。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成为多元文化的解读者和倡导者,并在教学实践中成为多元文化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关 键 词】 高中英语;多元文化;策略
世界多元文化既是一个概念,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人们对非本族文化的尊重与接受,全球各地文化汇聚与融合,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多元文化并非一个新兴的概念,西天取经的玄奘,七下西洋的郑和,先后前往东方寻找绿洲和财富的西欧航海家们都是早期全球多元文化的推动者。
一、多元文化与英语教学
英语作为全球化的一门语言,已成为了多元文化传播的一个主要载体,所体现的作用已日趋明显。同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总体目标:“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意识,既是英语学习的内在需求,也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实践中,高中英语教师应成为多元文化的解读者、引领者、倡导者和推动者。
二、培养多元文化观的教学策略
(一)扩大阅读的广度,增加文化信息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除教材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9万词以上。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阅读的厚度,更要注重阅读的广度。选材时,教师应尽可能选择包含文化主题的阅读材料;授课时,应尽量给学生讲解英语国家宗教、历史、风俗、地理等方面的背景文化知识,让学生熟悉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扫除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带来的阅读和理解障碍。”
王佐良老师说:“《圣经》是西方文化的精髓,它对西方文化的影响超过任何一部作品。”[2]英语中的许多词汇和谚语都出自《圣经》。《圣经》故事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出自《新约全书》(the New Testament)《约翰福音》(John)中的一个故事:Cast not the first stone. (欲责他人,先思己过)。耶稣清晨在圣殿讲道时,文士和法利赛人把一个与人通奸的妇人带到他面前,并说:“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耶稣回答道:“Let anyone among you who is without sin be the first to throw a stone at her.”(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拿石头打她。)他们听了这话后,由于“问心有愧”,一个个都出去了。
教师的“视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世界。教师在对学生阅读材料进行筛选时,应有意识地加强文化渗透,有意识地成为多元文化的解读者、引领者,让文化知识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服务。
(二)“出版”旅行日记,举行游学分享会,感受多元文化
毕淑敏先生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所不同的只是栖息的这口井的直径大小而已。于是我们天生需要旅行。”[3]同时,近年来,随着国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外出旅游或参加出境游学活动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教师应扮演好多元文化倡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带上相机,抓住让他们感动或惊奇的人、事、物;也随身带上一个日记本,零星地写下行走在路上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回来以后整理(下转53页)(上接51页)并形成旅行日记,与老师和同学一同分享山河的壮美,普通百姓的良善,以及不同生活方式背后的多元文化。
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相关阅读材料,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组织主题游学分享会。图片、视频立体生动地展现了阅读的内容,学生也通过同龄孩子的讲述,学到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了解了他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探访”了不同的文明,“体验”了非母语或非本地的文化历史传统。
(三)借力校际资源,积极拓展合作交流,创造多元文化氛围
2013年7月,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提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日益广泛深入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教育交流合作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教育资源。要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有益教育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竞争力。”[4]“国内联谊互助,国外合作互利”的开放性办学的理念,正有力地推动着校(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背景下,英语教师更应成为多元文化的推动者。
笔者就职的学校与英国伦敦和马来西亚的友好学校(院)、台中二中,及市内多家语言培训机构校际交流、合作频繁。教师可借力友好学校资源,通过校际学生社团、俱乐部平台,让学生深入了解他国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感受不同文化;也可以文化节为契机,开展国际文化周和民族文化周活动,带领学生搭建文化展台,在校内创造多元文化氛围。
以开放眼光教学,以世界胸怀育人。英语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以课本为世界,而是要让世界成为学生的课本。有计划地开展与语言学习相关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有多一个视角看世界,学会多一个角度想问题,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佐良. 欧洲文化入门[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84.
[3] 毕淑敏. 带上灵魂去旅行[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10.
[4] 胡锦涛.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7.23)[EB/OL]. http://www.gov.cn/ldhd/2010-09/08/content_1698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