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2015-05-30 10:48:04林清泉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互质平均数分数

林清泉

【摘 要】 课堂提问,是师生对话的源头,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课堂提问要灵活应变,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只有灵活应变的提问,才能适应动态生成的课堂。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问题解决”受到了全方位的重视。“问提得好即教得好”西方学者德加默的这一观点,道出了提问在课堂有效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而现状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下列情况: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有的还是一问一答,还有的是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学生能自己爬坡的,不要给学生搭“梯”。教师向学生呈现问题时,不要急于去分析、肢解。学生解答问题,需要一个对问题全方位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嚼碎后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

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问呢?其实,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特长,采用符合自己特点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法和手段,下面例谈几种提问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沟通式提问

在小学数学课上,有效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有着深远的意义。沟通式提问就是抓住知识的本质与核心,围绕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提问,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这种提问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归纳定义后,教师让学生回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并提出这样的问题:

提问一: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问二:根据“除法、分数、比的关系”,再联系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说明比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问题不仅揭示了除法、分数、比之间的内在关系,沟通了除法、分数、比之间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渐进式提问

渐进式提问就是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和继续,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如教学“平均数”,可设计如下三个渐进式提问引导学生经历“初步感知平均数的作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建构平均数的概念”的过程,效果颇佳。

提问一:哪一组投得准一些?怎么比较才公平?

提问二:我们收集的数据与平均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概念计算得到的,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提问三:以故事的形式提问“小河平均水深0.8米,淘气身高1.3米,他不会游泳,会有危险吗?”联系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三、发散式提问

发散式提问,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如“平均数”一课“能计算平均数”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学生明确数量关系是“总数÷份数=平均数”后,提问“怎样可以又快又好地求出总数?你有什么好办法想与大家分享。”“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此问题大大促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方法一:移多补少;方法二:先组合,把数据的个数逐次变少;方法三:把数据变小,找个参照数,只要算出多的那一部分除以份数,再相加就可以了……学生的思维变得相当活跃。再如,设计开放性题型配合教师的发散性提问。开放性题型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产生的,因其条件不完备,结论不明确,而蕴含着多种可能,这类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给学生以创新机会,如两根一样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1/2,第二根用去1/2米,两根剩下长度作比较:(1)一样长;(2)第一根长;(3)第二根长;(4)无法确定。这样选择题时,很多同学都选(1)一样长。老师在黑板上写着如果两根铁丝长都长1米时,同学们选(1)一样长是正确的。接下来师说:两根长度有没有确定?学生说没有确定。学生在条件没有确定的情况下想出这两根铁丝有大于1米、小于1米、等于1米的可能。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和掌握知识,认为每个答案都有可能。所以选择(4)无法确定。这样不但给学生带来感知,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研讨式提问

研讨式提问就是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的探究,提出学生需要研讨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如学习“互质数“概念后,可提出如下:

问题:“3与7互质、7与11互质、3与11互质;5与18互质、18与23互质、5与23也互质。想一想,是否有这样的规律:A与B互质、B与C互质,那么A与C也一定互质?”这样的研讨式提问,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纷纷议论起来,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

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经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提问,就是师生对话的源头,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课堂提问要灵活应变,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只有灵活应变的提问,才能适应动态生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吴存明.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与对策[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 叶丽娟.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1).

[3] 刘镇宝. 小学数学有效“提问”的探索[J]. 教育,2015(7).

猜你喜欢
互质平均数分数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基于互质阵列的信号波达方向估计算法
航空兵器(2023年2期)2023-06-25 03:04:39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趣味(数学)(2019年12期)2019-04-13 00:29:08
算分数
Short-range Radar Detection with(M,N)-Coprime Array Configurations
雷达学报(2016年3期)2016-10-09 11:03:19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