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
7月24日,中国足协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对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球员郜林的处罚决定,郜林因在中超第20轮客场对阵辽宁的比赛中,反击辱骂他的主场球迷,做出“打脸”的庆祝动作,以及被骂后向球迷扔鞋的举动,被足协停赛5场,罚款人民币2.5万元。
一般来说,每个球迷都有自己喜爱、支持的球队,看球激动时骂两句也是人之常情,无伤大雅。但确实有一些伪球迷不是真正来看球的,或者他们本身就容易被从众心理感染,或者对某支球队、某些球员看不顺眼,或是平时就对社会不满,唯恐天下不乱,或是受人指使,蓄意破坏公共秩序,借此发泄生活中的愤怒,把球场当成情绪垃圾桶,打着足球的名号倾倒“垃圾”,用不堪入耳的语言暴力借机泄私愤,挑起事端。
语言暴力是伪球迷怯弱无知的表现
语言暴力,顾名思义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侵犯和损害他人的精神和心理,属精神伤害的范畴。很多情况下,语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人际关系,要么是受害者缺乏自卫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语言暴力就属于这一类),要么是骂人者地位卑微,生活中受到过挫折,对社会不满。就后者而言,一旦遇到风吹草动,暴力语言可能是他们最容易拿起的“杀人武器”,不计后果地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语言暴力的“杀伤力”非同小可。有研究表明,大部分成年暴力犯罪分子和有严重语言暴力倾向的人,其童年或成年后也是语言暴力的受害者,身边人实施的语言伤害,会给他们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而对于一些生活不如意、事业一事无成、经济上窘迫、社会地位低下、心胸狭隘的人,会对富有阶层、成功人士表示出敌意,甚至是“恨之入骨”。
经常用语言暴力伤人的人,多多少少存在人格障碍,且多为偏执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在现实生活中,偏执型人格障碍最具社会攻击性,可能会对自身和别人造成很大的伤害。他们会攻击他人,有些是有意识的行为,有些是无意识的行为。偏执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很多,如儿时缺乏父母管教或过严,缺乏与人沟通能力,造成心理扭曲;被人欺负的报复心理;挫折感无处发泄和补偿自卑心造成的强烈控制欲。越是自卑的人,表现越会高调聒噪。比如几万人一起看球,大部分球迷会表现出正能量,但极少数伪球迷会夸大渲染自己的表现,谩骂球员或裁判,发泄心中的“怒火”。他们需要依赖很多的语言行为,来证明自己所知甚多或性格果敢,引起他人关注,这恰恰是他们心理有个强大的补偿机制,在某方面被压制了,就会在另一方面反弹索求回来。他们大多是无力改变生活的人,就惯用语言威胁、辱骂、妒忌猜忌等冷暴力来对待他仇视的人,以补偿自身。他们冲动好斗是为了证明内心强大,阻拦别人是为了证明做事果敢,但这又是他们内心虚弱、做事退缩、无安全感、需要他人关心的表现。
语言暴力会导致负面情绪
虽然这次辽宁少数伪球迷辱骂恒大球员郜林没有受到严惩,但我们决不能轻视语言暴力对受害者的损害。现实生活中语言暴力处处可见。施暴者直接或间接地对他人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对方的人格尊严、精神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比如:“怎么我这么倒霉,嫁了你这么个窝囊废!”“你怎么这么没用啊?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你不就是一个小保安吗?滚一边去!”“你长眼睛没有?”“喂,没有出入证,一边呆着去!”这些带有攻击性的话常常成为冲突的导火索。一方面,语言暴力会影响安定团结,甚至引爆无法控制的激烈冲突;另一方面,语言暴力会使人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失调。如,大动肝火或生闷气时伤心损肺,易诱发心慌心痛、呼吸急促、气逆、胸闷、肺胀、咳嗽及哮喘;气极忧伤影响胃肠消化功能,使肾气不畅,肾上腺大量分泌,出现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四肢发冷、大小便失禁、肝胆疼痛等;伤脑失神使情绪高度紧张,神志恍惚;“被气死”确实有据可查,精神思想受到刺激,影响心肌功能,引起突发心律失常,甚至心搏停止而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思而后“说”,对语言暴力说“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方式,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说什么话都需要三思而后“说”,不要学那些骂人、挑拨是非的伪球迷,稍有被冒犯,稍不如意就把别人看成是对自己尊严的挑战,以致产生不良的情绪,更不能惹是生非。作为平时就“高高在上”的人,也应该尽量低调一点点,避免激发“敌对者”的不满情绪,更不能以牙还牙,激化矛头。
我们每天都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办公室里与同事、领导说话态度要和气,对于那些原则性并不很强的问题,没有必要争得你死我活。如果一味好辩逞强,只会让同事们敬而远之。要懂得说服别人,更加懂得“不说”,倾听对方的观点。该自己说话时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许你很“理直”,但千万别“气壮”,而是有理也要有礼,才會收到良好效果。所以,把握好说话的分寸也很重要。如果你是一个球迷,看球时可以用整齐划一的歌声、掌声、欢呼声、人浪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切不可用谩骂、围攻等违纪违法方式发泄不满情绪。
编者注:从心理学角度解读语言暴力的来龙去脉,是一种进步。但仅从心理学角度去解读是不够的。语言暴力与道德修养也密切相关,而道德修养未必与社会地位的高低成正比,而与个人的家教和社会教育相关。社会、学校、家庭都应重视德育教育,从小培养懂礼貌的良好习惯。道德修养好的人是不会使用语言暴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