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青瓷刻花之冠”

2015-05-30 12:20刘才志沈塔
艺术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青瓷

刘才志 沈塔

摘 要:在中国古代著名窑场之中,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其中,刻花工艺更是首屈一指,不仅雄冠北方,而且对当今装饰工艺都有强大的影响力。通过对耀州刻花工艺发展历史的阐述和艺术特征的剖析,来论证其在中国陶瓷装饰艺术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耀州窑;青瓷;刻花工艺

0 引言

耀州窑是分布在今陕西省铜川、耀县等一系列古窑址的总称,是北方著名瓷窑之一。该窑创烧于唐代,經五代发展、成熟,宋代达到鼎盛,在金、元时历经战乱,水平开始下降,止于明代中期,烧造史达800余年。

所谓刻花,是指用刀具在瓷坯的表面刻出花纹线条的装饰方法。其具体的工艺手法为:首先,在坯体上采用直刀深刻,勾刻出纹样的大轮廓;再在深刻后的纹样轮廓外,沿外缘线采用斜刀广削的手法刻去纹样外的部分背衬。这种刻法,通常被称为“二刀法”。因先后两刀都着力大,刻得深而广,刻出的花纹清晰地凸显于坯胎之上。因此,具有明显的浅浮雕艺术效果。在前两步骤之后,运用篦梳精心勾划叶脉和花瓣纹理。前者刀锋较深,后者则刀锋较浅,达到整体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装饰效果。耀州刻花工艺最初纹饰比较简单,只是一些似花非花、似草非草的不可名状的花纹;北宋中期,刻花工艺高度发展,开始盛行;北宋晚期至金代,仍继续大量生产,但其装饰主流地位已逐渐被取代。现就不同时期耀州刻花工艺艺术特征做具体描述:

1 创烧期

耀州窑瓷器创烧于唐代,有青、黑、白、黄褐、花、茶叶沫、外白内黑、外青内黑等单色釉和复色釉瓷。装饰工艺手法主要利用釉色彩绘,常见的有素胎黑花、白釉黑花、青釉白彩、花釉瓷,并已开始出现戳印、刻划纹饰。单线条划花、多线条篦纹划花和戳印花为其工艺特点,多以花卉枝叶为主要内容,但尚未形成具有耀州窑特色的纹饰图案,多是取材于民间生活、自然界的简单纹饰图案,仅仅为简单的描摹而已。

至五代起,青瓷作为耀瓷主流,有青绿、灰青、天青、淡天青等色调。造型上轻盈秀丽、精巧多样。装饰工艺手法上以单线条划花、刻花、剔划花、剔刻花、剔刻化妆土、贴花为特点,有团菊、草叶、水波、细线龙纹等纹饰图案。这个时期的刻花工艺最初是借鉴越窑的手法,在碗、盘等的外壁刻几重浅浮雕式的莲瓣纹,凝重庄严,宗教气息较浓厚。同时,另一种代表耀瓷自身风格的简单刻划牡丹和莲花纹也处于初创阶段。除此之外,此时的耀瓷有取代金银器走入上流社会生活的趋向,所以各种纹样多以仿晚唐的金银器图案为特征。

2 鼎盛期

宋代耀州窑的青瓷,与唐、五代时期胎质粗糙、器壁较厚、气泡较多的现象相比有了巨大的进步,是耀州青瓷烧造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陶瓷器物种类齐全、用途广泛;造型挺拔秀丽、精美多姿;外观朴素大方、优美潇洒;瓷釉晶莹剔透、色泽温润;刻花印花工艺独特、犀利潇洒、娴熟生动;纹饰题材丰富、图案华丽……以上种种特点足以证明宋代耀州青瓷完全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方式。

宋代耀州装饰工艺手法主要是刻花、划花、印花及模印刻划相间,其中刻花尤为精美,最具代表性,在宋代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在盘、碗、钵等器物的内外壁,以及各式瓶及小口器物的外壁上均有应用。其刀锋犀利,刚劲有力,线条流畅,自由奔放,生动活泼。刻花的纹饰题材也极其丰富,并寓意深刻。常见的纹样高达八十种以上,可分为植物、动物、人物和几何纹样。植物纹饰应用最广,主要有牡丹、莲花、菊花、水草、玉兰花、梅,还有松、竹、芭蕉、石榴等;动物纹饰有龙凤、鱼、鸭、鹅、孔雀、鸳鸯、蝴蝶、虎、摩羯、鹿、狮、马、狗、羊、犀牛等;人物纹饰则以婴戏纹最为丰富和最具代表性;几何纹样常见的则有回纹、钱纹、水波纹、云纹、连弧纹、三角纹、八卦纹、柳斗纹等。

宋代耀州刻花工艺,根据装饰技巧和纹样布局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宋代早期:宋初至真宗年间。类型较为单一,以烧造青釉碗居多。装饰以刻花为主,纹饰较为简单,线条也较为宽粗,题材以莲瓣纹、牡丹纹和菊花纹等较为常见。纹饰多刻于器物的外壁,花纹局部不加任何装饰,风格略显简朴。因受越窑影响,碗外常用刻划两层莲瓣的浅浮雕装饰手法;另一种装饰手法则是用简单粗数的线条在碗外刻划花卉图案。这种装饰手法是富有耀州窑特色的刻花工艺的初创时期,为中期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宋代中期:仁宗至神宗年间。此期刻花工艺已进入成熟阶段,无论是装饰技法还是纹饰题材,均较早期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纹饰从早期的外壁转向了内壁,纹饰结构变得复杂,刀法更加圆熟,器物的纹饰与器型结合也趋于完美而自然,浑然天成;而且在纹饰中采取刻划并用,使纹饰的立体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纹饰题材方面,植物类以缠枝牡丹、折枝牡丹、交枝牡丹、交枝菊、缠枝菊花、缠枝忍冬、莲花、水波花草、水藻、花叶纹为主;动物纹包括水波双鸭、双鸭莲花、双鱼莲花、鸳鸯戏莲、水波三鱼、龙纹、凤纹等。这些植物或动物纹饰均模拟自然,处于写生与图案之间。此时的刻花工艺最大特征在于因器制纹,不拘形式,纹饰潇洒自然,生动逼真。常见以水波为底纹,上饰荷花、游鱼或鸳鸯等,仿佛在一泓碧波荡漾的清水中自由地摇曳、游动,清新优美,栩栩如生。

宋代晚期:哲宗至北宋末年。作为耀州窑刻花工艺的持续期,纹饰刻划精巧纤细,构图繁缛,特别是常用等分对称的圆圈或方条格为界,在其中刻划图案,比中期工巧有余,但有失其潇洒奔放的神韵。纹饰题材进一步增多,主要装饰于器物的内底,除了继承前期的纹饰外,还出现连环牡丹、单束莲、双束莲、竹叶、卷叶纹等植物纹,以及群鹅、五鱼、莲花六鱼、莲花鱼鸭纹等动物纹都是晚期的新创。水波纹除了继续使用长波段同心圆式的排列,同时还出现带有平行的弧形复线组成的水波纹,此纹饰为晚期耀州窑所特有。

3 延续期

金元明时期为耀州窑的延续期。

金代,耀州窑虽仍继续烧造,但纹饰已日趋简化,主题纹样往往饰于开光图案中。装饰纹饰常见的有水波鱼纹、犀牛望月、莲花纹、卷叶牡丹纹、缠枝花卉纹、朵花纹、六格花卉纹、鹅纹、婴戏纹、瑞草鸭纹等,其中,尤以犀牛望月、六格花卉最具时代特征。

元明时期的耀州窑制瓷工艺表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装饰技法主要有刻划花、印花和彩绘花(白地黑花)。元代前期,装饰工艺处在由刻花向绘画装饰的转变期。元代后期至明代,该窑场的产瓷主流,已不再是曾经名扬中外的耀州青瓷,而改为宋金以来长期受到民间欢迎的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瓷。数代北方青瓷的代表性窑场——耀州窑,就这样由创烧开始,经历了成熟——鼎盛——延续——衰退的发展历程,到明代中叶最后停烧,结束了它的窑场发展史。

4 结语

耀州青瓷刻花工艺刀法潇洒自然,线条洒脱犀利,纹饰流畅自如,体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亦是耀州青瓷名满天下的先决条件。它对于现代陶瓷装饰题材的多样化、装饰风格的广泛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很值得当代陶瓷艺术工作者借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禚振西,杜文.耀州窑瓷鉴定与鉴赏[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9.

[2]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3:233.

[3] 江和平.刻瓷艺术的历史源流与当代创新[J].中国陶瓷, 2013(01):68-70.

[4] 史树青.宋元瓷器鉴定二十讲[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7.

猜你喜欢
青瓷
六朝青瓷工艺的革新与影响
夺得千峰翠色来——王玮的青瓷艺术
廖丽聪艺术作品欣赏
试论青瓷艺术创作
龙泉青瓷
博物馆青瓷藏品欣赏
青瓷出越窑
西晋宜兴窑青瓷貔貅尊初探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深圳本土“青瓷”
——“官龙青瓷”——周汉新“汉新小器”青瓷壶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