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变化历程的研究,对精髓加以传承,通过分析元代山水之变的原因以及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重点从元代尚意风格的形成原因以及元代文人山水画本身等多个方面去寻找,去发掘这种隐含在内的写意精神,从当代所缺少的文人精神深入剖析元代山水画所带有的文人情思,为现代山水画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继承;创新;山水画
1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山水画,萌芽于晋代。魏晋南北朝玄学的兴起,庄子的哲学理论和佛教的出现改变了文化的本来风貌,“越明教而任自然”成为普遍的追求。虽然这时期山水画有顾恺之等大画家为代表,但在“澄怀味道,妙造自然”的情趣引领下,艺术技法方面仍显得不太成熟。在魏晋时期,山水画是作为人物画的附属,到了初唐时期,山水画才独立成科,到吴道子的时期山水画才真正有了本质上的变化,随后相继出现了很多代表这一时期的画风,著名的有李氏父子的青绿风格,张彦远曾在其著作中提到“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1]
宗炳的《画山水序》、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五代荆浩的《笔法记》这些早期的山水画论为山水绘画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魏晋南北朝至初唐、五代,既是山水画发展的成熟期,也是开始“变”的时期而期间之“变”。
2 元代山水画的“尚意”之美
古代山水画发展的两座巅峰是宋元两朝,山水画的发展趋势在五代宋初时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文人思想对中国山水画后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人所向往的美学境界就是其中所蕴含的意境之美。代表中国绘画艺术的两种风格是五代宋初山水画和元中后期山水画,这两种面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在写实的风格上发展而来;另一种是在写意的风格上发展而来。这两种面貌的发展和形成都是经过各种因素的积累,慢慢达到一个顶峰。五代宋初和元代的社会背景、美学角度、审美情操、思想觀念等方面来比较,都有非常大的差别,这种差异性造成了在绘画上的区别。
(1)文人画思潮的影响。元代绘画在表达方式上,绘画的主体由客观转为主观情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元代文人画“尚意”的特征。文人画表达情意的手法是通过对自身生活的感触、对真实社会的反映。然后运用各种手法对其进行表面上的改变,其本质含义未发生改变,画家在表达情感时通常会将其体现在日常画作中。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也较多,众所周知有黄公望等人,而且也引领了明清乃至近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方向,特定的文化背景导致了元代的绘画艺术带有主观强烈情怀,这种尚意的画风以及蕴含其中的写意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儒道等传统文化的影响。五代十国至宋代初期的文人才子,大都受到孔孟思想的陶染,山水画、诗词歌赋均以叙实为主。而繁荣统一的元朝,民心安定,文人墨客受到“庄周梦蝶”等缥缈的道家文化的熏染,山水画大都为写意画,追求意境至美。反观魏晋南北朝的书画,也都与元代书画有异曲同工之处,原因在于,当时的文人墨客、书生秀才受到的礼遇不同,审美不同,精神追求也受到哲学与玄学的影响。他们追求远离世俗,宁静致远,蜉蝣于天地间,向往自由、浪漫的桃花源地。显而易见,这些追求与宋代文人怀才不遇,期待得到朝廷的重用,愤世嫉俗等愿望是截然相反的。山水画的写实派与写意派由此而来,均被后人广为流传。
(3)诗性文化的影响。元代与宋代山水画的发扬与传承,具有两个共同之处,一是哲学思想和学术文化的影响,笔者将情感与思绪融入笔墨之中去,如儒道、玄学。再就是二者均饱含诗思画意,浸染文墨香气。正如元代画家所认为的,书与画本就同源。我国书法与绘画相通互融,绘画讲求书法的笔墨、线条、力道,追求以画代字,借景抒情;诗词歌赋也常常借物言志,描景叙情,抑或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书法上讲究苍劲有力,恢宏大气,行云流水之美。正是在元代“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等理论的推动下,由“画”入“写”才能成为现实。画家为表明创作意图和胸中感慨便在画中大量题诗,如王冕的《题墨梅图》就以其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表达作者志趣,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的千古名句:“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 元代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对当代画坛的启示意义
(1)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古人曾言“外事造化,中得心源”,元代文人山水画可以说是这句话的最好实践者。虽然元代绘画注重神韵的传达和意气的抒发,但却不是放弃了对形似的重视,他们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在形似与神似之间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契合点。在元代的文人画家看来自然山水只是一种介于画家主体与宇宙之道之间的媒介。而他们笔下的山水则又成了表达文人意趣与自然之理的载体。可见元代写意山水画重视对“胸中逸气”的表达,虽强调“逸笔草草”,不追求对象刻画的逼真却也不忘师法自然,元代的文人画家很好地继承了宋画对理的要求,对格物致知的追求,写意依然需要与山传神,写山之风骨,只是这种写型加入了画家的主观意趣而已。
(2)以我观物,表达主体。在元代文人绘画中,他们所创造的物象,皆按画家意愿,又有哪一笔无有蕴含画家的情思。写意山水画强调的是主体情思,更需要有感而发,而非一味匠气的制作。写意之意正是画家本人之意,画面上一切物象都必须打上我之烙印,绘画即不需要一味地模仿古人之意,落入前人的故纸堆,又不需要亦步亦趋跟随别人之意,毫无自我。正如石涛所言:“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收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笔墨既须当随时代,又须表达自我。[2]
(3)继承精华,更重创新。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不能摒弃对之前文化的继承,任何时代的艺术都与其之前的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代文人画的发展得益于宋代文人画思潮的继承。尤其是苏东坡、米芾、文同等人所提出的文人画理论,都深深影响着元代的文人画发展。元代初年的赵孟頫就提出了“古意说”,主张复兴唐代及以前的绘画传统,为当时的画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奠定了元代文人画的基本格调。正是对前代艺术不同精华的继承,才共同造就了元代文人山水画在绘画史上的地位。
当代写意绘画同样不能放弃传统,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艺术才更加具有文化深度。元代绘画把主观的意趣抒发表现放在首要地位,不求形似求神韵,不重物理重逸气。写意精神成为了元代山水蕴含的主要品格。当代绘画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山水画更加注重笔墨意识,开始体现时代的旋律、寻求时代的特色。强调写意精神的重要性,强调对写意精神的继承无非是为了保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纯粹性,无非是为了保证中国写意山水的民族性。
参考文献:
[1] 彭亚,张道森.中国美术史[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 王宏建.美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 杜哲森.元代绘画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作者简介:赵晨卉(1988—),女,河南商丘人,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