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桐 段景琪
摘 要:南阳汉代画像石石墓墓门门扉图像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在这有限狭小的空间里蕴藏着丰富的汉代和谐统一的精神和艺术价值。本文结合南阳门扉图像各个时期特点,将门扉图像的雕刻手法阐述,总结出风格上粗略豪放,富于简朴美的造型艺术语言,以及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特殊的图像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南阳;门扉;图像
南阳的汉画像石墓是在21世纪的30年代初被发现的,其范围较广,遍及南阳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县市。南阳汉画像石墓跟其它地区的相比较,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墓门画像是比较集中出现的地方,内容多以祥瑞、升仙、辟邪为主的画像。
汉画像石墓门扉图像艺术的创造者,多是来自民间的无名艺术家。虽然他们在刻画图像时要受到诸多限制,但质朴、浑厚、大胆、简洁、和谐的艺术特征表现突出。这不仅是图像创作者个人对艺术理想的追求,也反映出整个汉代社会的整体艺术氛围和审美理念。
(1)循石造型,注重整体。无论如何,门扉图像总要在竖长方形的门扉上表现,而且要考虑到石材的质地和刻绘的技法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图像的刻绘上就不得不丢弃一些细节,转而追求一种简练、大气、整体的艺术风格。例如,南阳地区画像石图像的刻绘由于受到石质的影响,门扉图像基本上被处理为一种剪影模式,我们只能看到大的块面和外轮廓线條,细节很少被表现出来,但整体感和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烈。单幅式的门扉图像,如神荼、郁垒、蹶张等,更是注重整体造型,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在同一门扉上,不同图像的安排组合也要适合长方形平面的限制,并且图像之间的错落体现了一种视觉上的呼应关系。门扉又分左右,其图像布局一般对称分布(个体图像可能有所变化),从而使得这种呼应关系加强了画面的整体感。画面的整体感,再加上石材的质感和雕刻技法的古拙,使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历史沧桑感,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找到一种汉时代的和谐统一精神。
(2)动静互补,追求神韵。虽然门扉的空间局限性使得图像的刻绘不能尽善尽美,但汉朝的艺术家们在安排图像上还是颇费心思的。他们既要考虑门扉图像作为坟墓艺术的严肃性和主题性,又要寄予一种精神情感和美学思考,从而使门扉图像的构成不至于太过狰狞和单调。一般来讲,铺首衔环是门扉图像的主要表现对象之一,大部分汉画像石墓门扉上都刻画铺首衔环,然后再组合其他的动物、植物、建筑等图像。由于铺首衔环、建筑等图像一向以静态的形式存在,可以发挥的余地不大。而像动物、人物等图像的塑造上就可以灵活一些,在门扉图像构成中有不少富有动感的、生动的图像造型,如展翅欲飞的朱雀、威猛劲健的白虎、憨态可掬的笨熊、洒脱飘逸的游龙等。铺首衔环或建筑和这些灵动的生物相结合,它们所组成的画面中就有动有静,有行有止,极富有韵律感。从单个图像来看,艺术家很注重强化被表现物的神韵,甚至表现出一定的故事情节。门扉图像分三层,上为一躬身欲饲朱雀,朱雀右足轻抬,左足支地,昂首曲颈。整个画面连续完整,富有生活性和情节性。画面对朱雀动态的把握恰到好处,由此也可联想到朱雀当时处于高亢兴奋的状态。艺术家准确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戏剧化的情节,在表现上也是富有智慧性的,从而很好的把握住了朱雀的精神气质。中间的铺首衔环平整稳定,但又寓动于静,眼睛向右斜视,从而打破了铺首的狞厉面貌而有一种诙谐活泼的感觉。下为一猛虎,引颈昂首,怒目圆睁,利牙外露,尾巴高扬,虽为静态,但蓄力千钧,表现出一种刚劲威严、不可侵犯的霸气。立体主义的表现方式(对于眼睛的表现)又为虎的形象增添了艺术特色。通过这一门扉图像的解读,我们可以很好的理解汉墓门扉图像所谓“动静互补,追求神韵”的造型特色。
(3)线面相依,拙中见巧。门扉图像可以说是刻在石头上的艺术,是民间艺术家以刀代笔、刻绘并用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对于艺术家来说,线条依然是最主要的构形元素,通过线条可以体现图像的轮廓、结构、动势,甚至通过线条来传达精神情感。汪明强在《汉画的造型及启示》中指出:“汉画线条的种类非常丰富,表现力度也很强:有充满张力的线条,有粗放简约的线条,有纤劲绵密的线条,有婉转流畅的线条。不同质感线条的使用,不仅增强物象本身的表现力度,同时还使画面洋溢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汉画的线条不仅在于塑造形象,而且起着营造画面气氛的作用。”门扉图像作为汉画体系的组成部分,虽然表现对象有限,但在线条的使用上和汉画的整体风格是一脉相承的。线又和由线围成的面共同构成了一个个完整的图像,在门扉图像的塑造上明显表现出线面互依互存的特征。线和面的和谐共存和对比使用,为素朴的汉画图像增添了几分生气和灵巧。门扉上层的朱雀造型即是线面结合的典型形象。朱雀的顶冠和尾部的表现采用了线条由粗到细或者说由面到线的形式变化,有对比,有节奏,形式感极强。展开的翅膀和纤细的双腿与朱雀的躯体也产生了线面的对比,这种对比使得朱雀的翅膀更加灵动,而腿部更加轻盈。对于朱雀的喙部和眼睛的表现也恰到好处,把朱雀的神态和情致都表现出来了。整个图像给人以轻巧灵动、和谐完整的感觉。朱雀下方的铺首衔环厚重威严,和上面朱雀的轻松纤巧形成了整体的对比,为画面增色颇多。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汉代无名艺术家充满灵性和智慧的表现方式,他们在无数次的实践和深思中不断进步,寓灵巧于古拙,显精致于俗陋,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产品。
根据已出土的画像石大体上我们可以判定,南阳汉画像石的工艺制作过程,一般是先在已打制成型的石料上勾描形象,然后再进行雕刻,最后一步为上色装饰完成。从南阳杨官寺、石桥、唐河针织厂出土的汉画像石上所残留的彩绘痕迹上,不难看出它的这种制作过程。根据这个过程,我们不能不承认南阳汉画的基本艺术语言是雕刻与绘画的结合,是建立在雕刻艺术的基础上的。南阳汉画像石以它那种寓巧于拙、寓美于朴的独特镌刻技巧,开创了中国石刻版画的先河。
结合南阳门扉图像各个时期特点,将门扉图像的雕刻手法进行总结:
第一,阴线刻。这种雕刻方法出现在早期,即在平面上用单线条刻画出人物或动物形象,而不加任何其它的处理,拓片效果基本上呈现出的是白线条。这种雕刻技法作品较为少见。
第二,剔地浅浮雕。在修整好的石面上,先用阴线勾画出图像轮廓,图像部分经过加工修整后,图像外的空间全部剔掉磨平,不留一点铁具加工痕迹,使图像浮于底上。郁平大尹石墓门扉图像,图案除了上部边框缺失之外其它三个边框皆存,右边和底边边框线条粗细结合,而左边为一宽实线构成。画像中所有图案皆清晰可见,其图像外空间则全部剔掉磨平,不留加工痕迹。
第三,横抖纹衬浅浮雕。先将画像轮廓刻出,后再用阴线勾勒细部,如头部的鼻、眼、嘴、胡须等。显示出不拘细微修饰、求貌不求毛、深沉雄大、古朴豪放的艺术风格。城关镇石墓门扉图像,此画面布局疏朗,简洁质朴,而且主题突出,形象生动,使人看了一目了然。熊营县石墓门扉的图像,增添了凌空驾云、遨游天庭的神秘感觉,在猛兽的下部饰以铺首衔环,使动物形象显得高大威猛,虎虎有生气。这种巧妙的装饰,使画面更加突出、生动。总的来讲,南阳汉画像石主要采用画像微凸、剔地衬线的造型艺术语言,风格上粗略豪放,富于简朴美。
南阳汉代画像石石墓门扉画像石不仅作为汉画像石墓中的重要构件而存在,而且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及特殊的图像意义和价值。墓葬作为一种艺术,其画像石中的门扉图像严肃且沉重,但这掩盖不住其充满生命律动的艺术特色和美学精神,且磨灭不了汉代无名艺术家的创造力,让人们能够在这有限的空间里找到一种汉时代的艺术精神和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