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经济基础 新常态下谋求皖北争一流

2015-05-30 09:35洪安艳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经济基础新常态

洪安艳

摘 要:2020年,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后5年是阜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阶段,市委、市政府结合阜阳自身情况,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提出“十三五”期间,阜阳要实现“皖北争一流、全省赶平均、同步达小康”的战略目标。因此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平台上,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源,培植新的增长动力,是 “十三五”时期阜阳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决定2020年能否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关键词:经济基础;新常态;皖北争一流

1 实现“皖北争一流”亟待破解的难题

1.1 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强力措施,不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但与皖北和全省地市相比,经济发展仍显不足、人均水平偏低。2014年,全市GDP总量为1189.0亿元,居全省第6位,总量位次比1990年下滑了4位,人均GDP为15303元,居全省最后一位。

1.2 增速位次靠后。

从皖北地区2011~2014年经济发展趋势看,整个皖北地区GDP年均递增11.1%。其中,蚌埠最高,增长12.0%;宿州次之,增长11.6%,淮北第三,增长11.0%,阜阳第五,增长10.5%。要想实现皖北争一流的目标,不仅GDP,而且其它社会经济指标也应该位居皖北前列,目前尚存在诸多困难。

1.3 产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已由“一二三”调整为“二三一”型,但与皖北和全省地市相比,产业层次仍处在低端,一产比重偏高,二产比重偏低,服务业比重渐次萎缩,发展滞后。近年来,二产虽增长较快,但总量仍然很小,居全省第9位,仅是合肥市的17.6%;占GDP的比重比全省低1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4位,仅略高于亳州和宿州,仍明显低于六安、蚌埠;三产在三次产业中占比次之,但仍低于全省0.5个百分点,而且是低水平的高,主体结构转变较慢,传统服务业占比45.3%,不能有效的为第一、二产业服务;一产比重仍远远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比全省高11.8个百分点),而且还略高于亳州、宿州,从种植业结构看,仍以粮食作物为主,所占比重达81.7%,經济作物占18.3%。

1.4 人均水平与全国、全省的差距较大。

近年来,全市经济发展明显提速,与全国、全省相比,人均GDP相对差距逐步缩小,但绝对差距仍在扩大。2006年,全国、安徽省、阜阳市人均GDP之比为1∶0.63∶0.28;2014年,三者之比为1∶0.74∶0.33。

1.5 城镇化水平不高。

全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全省步入城镇化的起步阶段,而阜阳还处于城镇化的基础阶段。2014年,全市城镇化率为37.5%,比2000年的20.7%提高了16.8个百分点,但比全国的54.8%低17.3个百分点,比全省的49.2%低11.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4位,仅略高于亳州和宿州。

2 夯实经济基础在新常态下谋求“皖北争一流”

“十三五”时期是阜阳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顺应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用新理念破解“短板”,走出一条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才能有效破解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转型调整中实现“皖北争一流”。

2.1 着力破解产业结构瓶颈,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结构失衡不仅是阜阳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将制约全市经济增长质量。当前,阜阳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兴农强工抓三产,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兴农强工、做大城镇、扩充总量、提升水平”的路子,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努力推进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形成以工业为主导、服务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的良好局面。

2.2 着力破解项目制约,补齐工业短板。

按照“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思路,致力在新型工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和园区吸引力,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利用我市良好的基础条件,在煤炭精细化工、中医药、载重汽车、服装制造业和食品工业等方面,加大工业招商力度,积极与行业龙头、央企搞好对接,提供更优惠的政策和服务,让行业领头的企业能进驻园区。牺牲眼前利益,着眼长远,引进优势龙头企业,提供最优的政策和服务。通过大企业的落户,形成产业集群,继而带动相关产业的配套升级,夯实工业基础,为我市工业长期发展作好储备。

2.3 依托农业优势,做好农产品加工制造业的升级。

阜阳作为国家重要的优质商品粮、棉、油、肉生产基地,“江淮粮仓”美誉传遍四方,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6、全国的1%,近几年粮食产量均超百亿斤。因此依托农产品资源大市优势,着力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百亿江淮粮仓向千亿江淮厨房”转变,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切实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着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力争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示范企业。

2.4 加大实体经济投资,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发展不够是阜阳最大的实际,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是解决阜阳所有问题的关键。投资是建设经济强市的核心动力,项目是投资的有效载体,是加强财源建设的有力支撑,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从阜阳各个阶段经济发展状况看,虽然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对一个境界处于发展转型阶段的地区来讲,固定资产投资额常常接近甚至超过GDP,这样才能最有效带动经济跨越式发展,而目前阜阳固定资产投资额仅占GDP的60.7%,远低于全省102.0%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实体经济投资依然十分薄弱(仅占总投资的50.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比最高的市低近20个百分点)。多年的实体经济投资不足已直接影响到全市经济增长和税源稳定,影响到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因此,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产业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加大实体经济投资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举。

猜你喜欢
经济基础新常态
合理的利益目标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
浅析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政策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之探索
长沙市建成“全面小康之市”的路径分析
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 должны продолжить упрочивать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фундамент отношений всеобъемлющего партнерства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论马克思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辩证解释及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