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月英
摘 要:面对中职数学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中职数学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生 数学学习积极性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他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以及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要严格自律,用良好的形象吸引、感染学生。其次,教师要民主平等,用诚恳的交流走近学生。在教学中,要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
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自学辅导法
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如在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中,通过学习提纲,师生共同归纳集合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然后请同学自学思考——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小于7的正偶数;{20以内的质数}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抛物线上的点。通过学生自学进行概括总结,表示集合的方法有几种,并能灵活运用。一个集合并不是只要是有限集就用列举法表示,只要是无限集就用描述法表示,在某种情况下,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
2.师生共同讨论法
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函数单调性一节中,通过讲解例题,师生共同讨论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即“作差—变形—定号—判断”四个步骤。
(2)图像法,即f(x)在区间D上是增(减)函数,则图像在D上的部分从左到右是上升(下降)的。
(3)直接法,运用已知结论:
①函数y=-f(x)与函数y=f(x))的单调性相反。
②当f(x)恒为正或恒为负时,函数与y=f(x)的单调性相反。
③在公共区间内,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等。
三、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的习惯
利用教材资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符号, 体现数学的严谨性,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
中职学生基础差,对于一些数学符号很容易混淆,教师应当分类讲解清楚。如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与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学生总混淆,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与“”连接,而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则用“”与“”连接,教师要反复举例加以说明,并不断强调元素与集合的区别。又如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交集符号为“”是寻找集合的公共元素,而并集符号为“”是寻找集合的所有元素。教师举例加以说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利用多媒体与板书巧妙结合进行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但是不能简单去用,对于数学学生学起来较困难,只是书写板书有的内容理解不了,只是不停地用幻灯片代替板书,很显然学生看完幻灯片依然茫然,所以得巧妙结合才行。如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中,让学生画图形比较困难而且用的时间太多,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容易接受,而且学生在看到图像的波浪美,流畅美时会在不经意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图像,教师提示学生寻找其性质,然后教师书写板书。通过多媒体与板书巧妙结合使本节课学起来轻松自然很多。
五、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能停留于数学理论知识,更要从数学活动的实践中去体验和把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學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可以应用于生活。
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原本枯燥和抽象的数学变得有趣和具体,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有甲乙两种商品,经营这两种商品所获的利润依次为p(万元)和q(万元),它们与投入的资金x(万元)的关系,据经验估计为:,今有3万元资金投入经销甲乙两种商品,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应对甲乙两种商品分别投入多少资金?总共获得的最大利润是多少万元?通过这一实例,既加强了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理解,引出数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六、小结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实践,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中职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曹才翰.数学教育概念[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
[2]郭立昌.加强数学教学中学法的研究[J].2004(2).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