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像田野一样丰盈厚实

2015-05-30 08:19谢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广度语文课堂深度

谢萍

窦桂梅老师曾说:“语文教师要做这样的牧羊人,知道哪些地儿水草茂盛,就把羊赶到那里,让它们吃个够、喝个饱。”总之,语文课应处处充满“语文”。生本的语文更应如此,生本的课堂应像田野一样丰盈、厚实。这样,羊儿才能吃得肥、长得壮。

一.语文课要具有“温度”

生本课堂要打造有温度的语文课堂,而有温度的语文课堂需要打造有温度的语文教师。所谓温度就是语文教师要具有感染力,教师就是课堂中的磁场,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努力营造一种适合的情感河流,课堂要呈现潺潺流淌的状态。没有状态它怎么能流向深处,小鱼怎么会游起来,水草怎么会长起来呢?因此,语文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通过师的“情”感染学生的“情”。如我执教《丑小鸭》一文,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命题,在执教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丑小鸭最不幸福的那段成长经历。通过我的点拨、引导,学生会体会到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具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也就是所谓的“风雨之后见彩虹” 。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温度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课堂是学生长成参天大树的奠基石。

二.语文课堂要具有广度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像田野一样丰盈、厚实,否则就会显得枯燥无味。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语文意识。语文意识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具有较强的广度,广度从何而来?广度应该是从大量的海量阅读中沉积而来。语文,没有大量的积累,何谈语文?记得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靠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中沉淀而来。”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培养我们的学生成长为具有阅读习惯的中国人。我们的讲课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两回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老是在一篇课文里挖呀、凿啊,天天讲啊讲,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在讲台上耕耘多年语文教学的我总在反思:该讲的讲,作为一些经典的文章,如《触摸春天》《匆匆》等等这些经典之作,我们应好好讲,挖地三尺的讲,通过讲让学生习得学法。“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教材中还有一些文本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海量阅读,找出其它文章与文本所具有的同构点和异构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在这种阅读和探究中彰显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课堂要有深度

如果说温度是人的血脉,那么广度就是人的骨肉,深度则是人的神经。没有骨肉,人无法立起来;没有神经人无法活下去。要想我们的课有深度,必须让学生思考起来。我们教师要沉下心来思考一节课的点在哪里,应走向哪里。只有让学生思考的更加深入,才能让孩子思维动起来。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并找到相应扩展的“料”。“料”备好,哪些菜可以放在里面,就需要我们教师去琢磨、酝酿。这样才能让这个深度适合学生,让我们的孩子循序渐进。如在执教《尊严》这篇课文时,在落点的问题上抓住“两点”。一是哈默是具有尊严的人,这种尊严体现在人要有精神,要自爱、自尊、自强。另一点就落在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风范,他所具有的尊严使具有可贵的身份或地位。这样,才能把课文解读的淋漓尽致。

生本的课堂应像田野一样丰盈、厚实。这种丰盈、厚实来自于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书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经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要让这个过程产生无穷的魅力。我们课堂的广度、厚度、深度决定于我们把学生托起的高度。正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站的有多高,我们的学生就能看得有多远!

(作者单位:湖北保康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广度语文课堂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网络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中的运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