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亚平
一、作业设计应以习惯的培养为重点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成功与成才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而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年累月的一个长期过程。因此,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以及认真写字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文章,在阅读的同时要多思考,通过阅读杂志、名著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语感,提高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能力,进而为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做铺垫;学生还可通过阅读记录下易错的字、词,并及时的归纳总结;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学生养成字体端正、书写清晰的习惯,尽量避免书写过程中出现错误。
二、作业设计应突出对知识的积累
习惯的养成需要漫长的过程,语文知识的积累同样也需要漫长的过程。要想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就必须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字、词等语文知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为学生设计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多积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优美段落等,争取做到熟练背诵,并将其应用到日后的写作之中。给初中学生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教师课堂所讲的知识消化掉,同时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课后作业的适量性是十分必要的。初中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要考虑怎样布置作业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怎样布置作业能够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怎样布置作业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才是科学合理的。
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及时与同学分享,共同努力、共同进步。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选择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段落让学生进行背诵,通过这种背诵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鼓励学生课下多读一些名人故事、诗词曲赋,积极的沟通、交流,使学生更多地积累语文知识,为学生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作业设计应重视对知识的运用
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语文作业的设计。
第一,打牢基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不能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其语文的写作水平。新课改要求初中学生要将语文写作作为培养的基础,因此,语言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教材中的“读一读,写一写”模块,引导学生利用课上的好词好句,进行写作练习。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初中语文教师要更新其教学理念,不硬性要求学生抄写课本,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练习与日常积累;在学生对字、词、句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汉语字形的构成要素,巩固语文基础知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鼓励的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计划,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第二,学习写作。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既要加强平时对语文知识的积累,还要学会如何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其发展的作文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改写、仿写,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语文教师还应当挖掘初中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引导学生用文字将心里所想的表达出来;为树立学生创作的信心,语文教师不能过于纠结于语法是否正确等,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地创作,将想象力与语文知识结合在一起,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重视实践。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初中语文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时要考虑到将作业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多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通过深入社会搜集自己所需的素材,将这些素材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进而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作业设计应关注个性的培养
要想让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独特性格。然而,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填鸭式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使学生对于身边的事物提不起兴趣,阻碍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天性,布置丰富多彩的作业,例如:改写、仿写、背诵、续写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弹性化的作业,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稍复杂的作业;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布置稍简单的作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