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国学阅读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2015-05-30 02:38:56黄鹤龄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国学阅读教学传统

黄鹤龄

中国传统国学经典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和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处处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字经》中“仁、义、诚、敬、孝”。《孙子兵法》中的处处见智慧,国学经典阅读走进小学课堂。但在当前小学国学阅读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下面笔者就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选材不广泛,只注重儒家

中国文化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涌现出了老子、庄子、孔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众多思想家。和以《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为代表的科学文化以及以诗词、书法、戏曲等为代表的艺术文化,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国学经典。目前,国学经典阅读都是以儒家为主,不利于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让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儒家文化一种,不利于学生思想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

读书先治史。我们的经典阅读应先从讲“文化史”开始,通过浅显生动的故事化的讲读,让小学生知道传统文化发展的脉络,知道诸子百家,知道他们的主张和思想。

在阅读的选材上,要注重文化思想的多样性。儒家、墨家、法家,传统的科学文化、艺术文化都要有适当的比例。

二、重背轻讲,割裂与当前课程教学的联系

小学生如何进行国学经典的学习,是否让学生背会《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就算完成了经典的阅读教学?自汉朝以来,私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识字—教书—背书—理书—讲书—读书—习字—作对—学问。这套教学过程并不适应今天的经典阅读教学。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传统经典内容过深,文意上的差异,即使教师讲解,学生也不能领会。对国学经典的讲读应该从内容入手,把经典中的内容变成我们生活中的故事,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对学习国学经典产生兴趣。

同时,传统的儒家经典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它的一些内容并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甚至对学生的一些思想产生了负面的作用,我们要把它从经典阅读学习中有选择地去除。

在我们的小学课程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经典教学内容。在我们的经典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强化阅读教学,为课程教学服务,阅读教学是课程教学的拓展,而不应割裂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前的社会发展有机联系起来

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根脉,它必须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在我们的国学经典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简单化的问题,只是把传统文化教下去,没有把传统文化用社会发展的线索和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谈不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经典,而且要知道经典的由来,它在中华文明中是如何发展和它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形式和方式。

小学的国学经典阅读教学,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让学生产生对民族的认同,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发展。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国学阅读教学传统
“垂”改成“掉”,好不好?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