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艳
【摘要】如何养成好习惯,成就伟大梦想。小学生品德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文章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培养学生品德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培养;思想品德
养成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源,是公民素质的根本。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目的在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以及规范。学会一定的道德思想方法,掌握在生活中怎样待人接物,以及规范行为,使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以及生活观,学生促进身心健康、全面以及自主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素养,需要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鼓励参与,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品德课有了强烈兴趣的时候,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活跃,才可以获得新知识,接受于新思想。
第一,教师应善于运用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以及性格特点,因地制宜,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开放、自由、民主的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第二,教师需要尽可能运用一切媒介,让学生耳、眼、手、口、脑多种感官一起参与认知活动。教师通过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下, 才可以培养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第三,教师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以学定教”,做到: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案,不管是备教法,以及备学法,都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课堂上,有效运用教材内容,掌握好教学每个环节,争取用每句话以及每个动作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欲望。第四,整个教学当中加強“趣味性”:加入激趣(谜语、儿歌、故事、游戏等),过程引趣(提出问题新颖、合作互动特别、实践活动创新),小结延趣(回顾总结、评价感悟、延伸扩展);注重“情感性”:于情于理,用情导入,以情激趣。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最可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喜欢学习品德课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思想品德素养。
二、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有法”既是共性的要求,“无法”就是个性的突出。教师通过把教学的共性以及个性有效统一起来,才可以做到尊重学生差别,因材施教。有差异而无差生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观点。对待学生的差别,不可以只用一种尺度来看待。教师需要承认、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别,才可以想方设法提起每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有拥有了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这样的思想和能力,才可以乐于学习、渴望学习、学会学习。在独立以及自主学习里面取得更多的知识。在教学案例以及身边好人好事的熏陶培养下,在实际生活里面为人处世当中,思想觉悟有效提高。教学过程中,应对各种层次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只有这样, 真正让每个学生不管在知识方面还是思想认识里面,都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在分享同学成果的喜悦中,共同提高,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三、营造气氛,活用课件
教学也就是学生取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良好品德逐渐养成的过程。新课程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宗旨以及核心理念。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确实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要充分运用教材内容: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教学,还应该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设置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打造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视觉感受里面,在绘声绘色的音像刺激当中,在如临其境的全身心的投入里,引起情感共鸣,获得新知识,接受思想教育。
四、有效评价,发展提升
评价的主要出发点是要保证教学目标的达到,保证教学取得效果,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评价给同学们开了一个树立自信、平等交流、综合提升、相互学习的平台。所以,授课的时候,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互评或者自评,都应该关注学生实际,关注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经过有效的评价使学生相互激励、一起进步,过程当中学会分享、倾听、自信、诚实、助人为乐、尊重他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断进取、勇于挑战,来达到思想品德素养有效发展提升的目的。
五、体验感悟,实践活动
一个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以及持久的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好动性强、年龄小、可塑性非常大。他们要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素养,单单是依赖于课堂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一定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开,依据学生状况、所在环境、当时条件等原因,针对教材内容来做恰当以及适时的拓展延伸。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促进他们的情感,加深他们的感受。
六、养成习惯,重视细节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细节决定成败”。可是,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一点一滴的细节——日常行为的督促、教育、检查、养成抓起。教师不可以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还需要不断关心学生生活细节,重点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点点滴滴的一日常规为起点,勤督促、细观察、率先垂范,多鼓励,和学生做良师益友。还有,让学生组织展开一些积极有趣的主题实践活动。例如“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做,美化自己生活的环境”等。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行动当中,学会自尊自爱以及尊重他人,学会关爱、感恩、诚信、善良。教师应该注意看到典型,树立榜样,对同学的好人好事进行宣传、学习以及教育,使别的学生在学习里面潜移默化。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学会只有现在争取做优秀的小学生,以后才有可能做具有高尚思想品德素养的公民。
【参考文献】
[1]朱桂玲.回归生活彰显魅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探索[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09)
[2]方翠美.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J].考试周刊,2012,(07).
[3]严军.刍议小学思想品德课“故事留白”的实践及思考[J].时代教育,2013,(22).
[4]杨生贵.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J].新课程(小学),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