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新
【摘要】 乘法口诀教学不能采用同一模式,那样太单调;也不宜采用很多模式或风格迥异的模式,那样会使得教学过于嘈杂、花哨,影响学生对口诀的梳理和掌握;口诀教学应该采用一套延续的、动态的、发展的和深化式的教学模式. 并且对口诀这样块状知识教学的研究也不应该仅停留在一个课时的单一研究,而应该进行教学的过程性研究.
【关键词】 乘法口诀;教学模式;改进 探讨
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是计算乘、除法的关键,是后面计算学习的基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在教学中怎样更好地提高乘法口诀的教学效果呢?对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讨.
一、教学前浏览口诀教学的整体内容,形成整体认识
教材把口诀教学分成六块进行,并且这六块内容的编排非常类似,都是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提供同数连加的试题,进而引发对乘法运算的介绍,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利用加法推算编制出口诀,让学生感知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同时体验乘法运算的简洁性. 每块的教学目标也大体相同,一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二是熟練的记住口诀,三是运用口诀快速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参考书中课时教学建议改动也较少;所以口诀教学时用到的一般教学方法也就差不多了,比较好的教学模式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编制兴趣——经历编制过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多种练习——实际运用.
二、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效果的反思与教学模式的改进
在进行研究性教学时,我们也是将口诀教学当成一类研究,研究的目的是用一种更为科学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口诀教学,那么运用相似的教学方法,运用同一种教学模式能将口诀教学进行到底吗?
在执教口诀教学的过程中,第一课时“5的乘法口诀”采用的是“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练习形式多样,有一定的层次,先入为主,这一课时的教学效果非常好,一直到后面的学习,学生对这一课时的内容始终是印象深刻,但是用这种方式进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时,发现学生的探究兴趣已经大大减弱,其编制过程也因为学生已经有过类似的经历而变得形式化. 如果再按照这种原套路教学,教学就会变得程式化,静止化,教学也必陷入枯燥、低效的境地,这不得不让我对口诀教学时学生的情况、知识的脉络作进一步的思考与分析:
1. 从学生情况看,在进行乘法口诀教学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学习经验,有些知识从生活经验中已有所获取,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起点,把学生的这些经验作为课程资源,加宽、加深课堂教学内容,把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自主意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纳入课堂教学范围,同时也要求口诀教学模式的设计要紧随学生的实际状况而设计.
2. 从教材的编制来看,虽然口诀教学的编排方式类似,但是每块除了口诀教学外,还有关于乘法应用题的教学,这就要求后面进行口诀教学时,要从理解算式的意义过渡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上,而且用连加来推口诀时,也由具体的加法算式,过渡到抽象的数轴. 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
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来看,后一课时的口诀教学模式应该建立在前一课时执教后的具体情况分析之上,而不是一开始就能有效设计的.
三、乘法口诀教学的有效尝试
1. 编制过程是发展式的
第一课时“5的乘法口诀”编排时,是利用1只手有5根手指,即得出一五得五及算式. 第二课时“2、3、4”的口诀是学生自学课本,汇报交流编制. “6的乘法口诀”是让学生自己创造编制方式,于是课堂上出现了一个正方体6各面,2个正方体12个面……一组有6人,3组就是18人,三六十八……及用六根小棒摆成的长方形、六边形,田字等,一个充满创造与交流的编制过程,而学生的这种创造来源是前面口诀编制经验的积累.
教学“7、8、9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已经像念顺口溜似的说出一七得七,二七十四……,所以教学时,是先从口诀出发,看口诀说出每句口诀的含义,写出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及加法算式,采用了逆向的编制方式. ”8的口诀“仍采用逆向的编制方式,不过编制时间缩短,增加了对8的口诀结果的估算,因为是估算,学生就想到到,把8看成十,用减来算加的逆向计算. 到了“9的口诀”教学时,没有了口诀编制过程,而是直接出示口诀,引导学生发现“9的口诀”的规律,手指记忆法及在8的基础上进行的逆向计算.
口诀的编制过程是动态发展的,其编制经历了“师生合作——引导自主”,也经历了“顺向编制——逆向编制”的过程,发展到最后“9的口诀”编制过程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在课外完成,运用翻转课堂的理念,在课堂上则可针对难记的几句,重点分析. 课堂的重点放在运用上,能让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2. 口诀的练习方式是延续式、深化式的
在一开始的口诀教学时,“对口令”练习口诀的方式易行,实用,学生也感兴趣,就一直保留在口诀学习过程中;而“口诀接龙”的练习方式始终让学生充满挑战,也一直保留在口诀学习过程中;边唱边跳“九九歌”的活动也持续进行. 行而有效的练习方式并不被学生排斥,反而因为熟悉而兴趣更高.
3. 口诀结果的推算方式是多样化、灵活性的
口诀结果的推算,由最初的连加计算,到用前句或后句口诀来推算口诀结果,如“5的口诀”结果末尾要么是5,要么是0,到最后逆向用减法算. 算法的多样化、灵活性可能不是在一接触口诀时就能有的,是随着学生的学习而衍生出来的. 叶澜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所以整体的乘法口诀教学模式应该是延续的、动态的、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