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利君
摘 要: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阶段处于初始阶段,是对学生终身学习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时期,而就小学教学而言,小学数学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组成中,课堂教学处于重要地位,而课堂教学策略,就是教师以预定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为实现该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承担起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努力探究的职责,以期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上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就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而言,课堂属于重要场所,而在很大程度上,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但在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是极大
的,为了使这些困境被更好地解决,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采取上必须做到合理,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本文笔者以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对象,把如下几种有效策略提出来。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
在当前逐步推进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创新课堂中的教学模式是寻求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之路的表现。把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合作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接受效率。但是截至目前,对此很多教师认识得并不到位,仍然把单纯地说教贯穿于课堂之中,与学生之间交流甚少。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并且极不利于数学教学。
2.学习小组形式过于单一化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习小组时,为临时方便,未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明确地划分学生职责。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把学生临时分成若干小组,这种表现是极不负责任的。这种单一的分组方式对学生心理特点的把握不到位,最终会与教学目的相差甚远,发挥不出对学生更好的激励学习功能。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1.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人们具备的对某项活动主动进行的心理倾向被称之为兴趣,真正发挥人们对世界进行认识的推动功能。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应把相关的有趣的教学情境积极创设在其中。就一定程度而言,课堂教学效率受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此,教师为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要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提升,将有趣的课外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价值
在小学学科中,相对来看,小学数学较难学,抽象性较强,逻辑性严密,而且还涉及实际运用性。数学随处可见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就现实教学来看,数学教学实际运用性往往被教师忽略。因此,作为教师,应极力做到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展开,使两者缩短距离,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教师应注重密切联系数学理论和生活实际,融入日常小学数学教学中,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加具体化的感知,从而能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摆脱抽象符号的困扰,进而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热情
改变传统学习模式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对學生的要求,而在新课程改革有效学习方法中就包括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使学生间的优势实现有效的互补,而且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合作,有利于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为学生高效优质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对加减法进行讲解时,其教学活动单位可以以学生小组形式展开,放手让学生对工作任务进行自行安排,共同探究该知识点。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使优生更优,学困生变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为学生良好的竞争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教育教学主阵地体现在课堂上,在这里师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学生间能够更好地互动。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对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这样不同的学生发展进步程度也会不同,同时学生的学习意识也可以增强,进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重以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为出发点,并与小学生自身特点结合展开,注重把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充分把握好,以学生真实需求为切入点展开。因而,以人为本应成为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为着重点,从而使学生脱离被动学习的状态,向主动学习进行转化。为此,教师为达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宗旨,可借助创设情境、与实际密切联系、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强化、注重教学反思等手段来实现,这样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就会真正有效地实现。
参考文献:
刘运华.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