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

2015-05-30 10:48:04叶成兴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醋酸钠碱性变式

叶成兴

[摘要]“变式题”即一题多变,它能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和创新的能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关键词]变式题训练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90093

分析:本题是2010年江苏高考理综化学第12题。结合图像综合考查中和滴定、水解与电离平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图中三个点是有代表性的点:a点是醋酸钠与醋酸的混合液,且溶液中n(CH3COOH)=n(CH3COONa),根据电荷守恒一定有c(CH3COO-)+c(OH-)=c(Na+)+c(H+)。b点溶液呈中性,c(OH-)=c(H+),推得c(Na+)=c(CH3COO-)。c点为滴定终点,溶液呈碱性,OH-由CH3COO-水解产生,一定有c(CH3COO-)>c(OH-)。本题正确答案为D,这种情况应出现在较多的醋酸与较少的醋酸钠共存的溶液中,也就是出现在a点左边。

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笔者对该试题进行如下改编。

变式题1:常温下,用0.01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0100mol·L-1CH3COOH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过量)变化的滴定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析:本题不是比较滴定过程某一点的离子浓度的关系,而是在没有滴定曲线图的情况下判断五种浓度大小关系出现的先后,难度较大。但如果熟悉了滴定过程溶液浓度的变化及溶液pH的变化,解答就比较容易了。

分析:滴定过程中,溶液是从酸性到中性到碱性的。其中①④为酸性,⑤为中性,②③为碱性,所以①④排在最前,⑤在中间,②③排在最后。接着要解决的问题是①和④、②和③的先后顺序。开始时,c(H+)>c(Na+),故④在①之前;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为弱碱性,c(CH3COO-)>c(OH-),随着NaOH溶液的过量,才出现c(OH-)>c(CH3COO-),故③在②之前。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⑤→③→②,正确答案为B。

变式题3:常温下,用0.0100mol·L-1氨水滴定20.00mL0.0100mol·L-1盐酸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析:本题把原来的弱酸与强碱的反应改成弱碱与强酸的反应,让学生再次归纳另一种中和反应的规律。答案是D。

以上四个试题包含了以滴定曲线为载体的离子浓度比较、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电离的各种问题。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联,设计不同的试题,寻找知识的要点,揭示问题的本质,便于学生整理知识网络,总结方法,达到解一道题就可以解一类题的目的。教师将一类试题进行归纳评讲,还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责任编辑罗艳)

猜你喜欢
醋酸钠碱性变式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无水醋酸钠结构及热稳定性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Identifying vital edges in Chinese air route network via memetic algorithm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碱性土壤有效磷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碱性溶液中铂、钯和金析氧性能比较
二氯醋酸钠提高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的放疗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