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远春��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分析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对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就走好“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新路,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以生为本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00068
新课改要求学校教育要推进教育的现代化,真正实现优质、内涵发展,落实新课程方案,其中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关键的一环。这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以生为本”的人文性政治课堂,立足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静态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精神和实践能力)丧失。表现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授人以渔”的填鸭式教育,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教师思考,学生被思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定纪律,学生守纪律;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宰,学生则成了课堂教学的客体。尤其在应试教育的体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不少学校、教师一味追逐教学成绩,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即便是对知识进行有意识的识记也是迫于考试压力,学生观念和行为无法统一甚至脱节,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也就无法充分发挥。
政治教师是刻板、专制的代言人,师生关系无法实现平等对话、民主沟通,更不可能实现和谐;学校是未成年人的集中营,是锻造高分低能儿的工厂;教科书是专门培养冷血动物的说教工具;学生则沦为没有自由、没有思想的被灌输的机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是我们21世纪需要的新型劳动者吗?
我们常说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国梦能否实现。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走在课改的前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努力构建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高效政治课堂。
“以生为本”也就是以学生的学和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即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优美、和谐、人文化的育人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课堂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以学定教”,教师由课堂的“控制者”变为与学生一同学习的“参与者”,师生是平等的“共同体”,学生是课堂的“第一参与人”。这样的课堂是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性政治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了知识,并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
一、确立一个课堂教学核心理念:愉快学习,自主发展
贯穿怎样的课堂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优劣程度。要保证课堂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航向,保证教学有一个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学、乐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以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为课程追求。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是非善恶观,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观点、现成的说明、现成的讲解,代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情境感悟、探究与实践的方式获得自己难以忘怀的东西,通过愉快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师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里互动合作,共同成长。
二、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推动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一个精彩的教学设计,应对教材、学生学情、生活实际与时政热点等进行系统的了解。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统一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设计应是动态化和灵活性强的,既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又要及时根据课堂情况不断修正教学设计,使教学活动成为培养学生能力、丰富学生情感的过程。
三、利用情感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共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堂教学,以巧妙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比如在讲《我的情绪我做主》时既可以引用比较著名的相声、小品进行分析,又可以上演生活中的人生AB剧,同时也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等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概念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获得知识建构和情感升华。
总之,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立足课堂教学,走教学新路。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