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新奇��
[摘要]运用情境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结构,启迪学生智慧。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话语情境、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活动情境等,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00015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性为主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发学生体验并促进心理机能发展的一种课程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积极创设丰富多元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过程结构,启迪学生智慧,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从而形成不容忽视的“情感智力”效应。那么,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情境教学呢?
一、创设话语情境
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或者借助文本中的语词、体裁、结构和形象等构成具体的话语环境,来“激励、唤醒、引导”学生学习思维的教学方法。如在鲁迅《社戏》教学中,笔者创设话语情境导入如下:“童年是最快乐的,也是最美妙的。它总是让人们不断地去追忆和品味。由于生长年代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童年的时光也是因人而异的。在老师我的童年中,始终离不开捉迷藏、斗小玻璃球、夏天游泳、冬天滑冰堆雪、过年穿新衣讨压岁钱等活动的影子。你们的童年趣事有哪些呢?这个话题大家课后去分享吧。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生于江浙一带的鲁迅先生在童年生活中主要有哪些风土人情和逸闻趣事……”一席话为学生铺设了兴致盎然的美好心境。
二、创设生活情境
有人说:“过去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全部生活,如今社会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教科书。”这是在突出强调“语文与生活”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与陶行知校长提倡的“大语文教学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实践表明,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元素,积极创设初中语文生活情境,既可增强学生课程学习情感,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达到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双重活动效果。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内容时,教师应把文本阅读教学与学生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自家实际和耳闻目睹之事的回忆、交流、讨论,切实感悟和体会“人世间最无私的爱来自于父母”这一客观事实。在教学《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等内容时,可从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类别的典型亲情事件作为“引学”或“补充”材料,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如此平凡而伟大的“至爱亲情”并非发生在过去、影视和书本里,而是存在于触目可及的现实生活之中,从而切实增强学生的可信度和可感度。
三、创设多媒体情境
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其图文并茂、音像和谐、直观形象、动静自如和操作简捷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各类课程教学提供了良好支撑,达到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时,由于初中生学识浅陋、见闻不广,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西双版纳那热带雨林的自然景象(山水、典型动植物)、风土人情(衣着、泼水节等),与此同时,播放极具民族特色风采且音韵优雅怡人的歌曲——《美丽的凤尾竹》,把学生带入身临其境的美妙境界之中,有助于他们对文本内容的学习、理解、感悟与记忆。再如,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新闻时,可通过多媒体分别再现《渡江战役》影视和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仪式的精彩片段。有了如此形象直观、综合立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再加上教师的适当讲解,不仅可激发课堂学习情趣,而且能让学生从中得到相应的爱党爱国教育。
四、创设活动情境
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初中生具有不可遏制的活泼性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把握和充分利用学生“求新、求异、求趣”的性格特征,根据实际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活动类情境课程实践活动,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源源不断地输入活力。比如,关于文言文《晏子使楚》,可让学生在学习后以学习小组为单元(也可全班集体活动赏析)进行白话文故事讲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文言文复述,或者以课本剧的形式开展表演活动,不仅可以在寓教于乐之中学习与理解教材知识,而且能在对比之中有效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实际感悟。再如,在教学《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时,教师完全可以采取“以教唱代替教学”的情境活动形式。由于这两首歌词的内容比较简单,而且初中生对于红军长征的革命故事相对了解一些,所以只要能够会唱和唱熟,他们就会在多种途径的学唱过程中学有感触、深受熏陶、效果深刻。如果采取“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一般活动模式,其教学效果则会远远不及了。两相比较,孰优孰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是一种良好的课程活动模式,只要我们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就能在各类情境教学中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