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艳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情境与氛围建设,为学生提供合作机会,拓展合作时空,引导、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促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合作;探究;交流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情境与氛围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一、努力营建合作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学中,我们要实现观念的真正转变,由以往过多地关注学生形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全面发展。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有在积极、宽松、愉悦、民主的环境与氛围中,才能和教师实现零距离沟通,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向师性,学生在课堂才能不受束缚、大胆表达、有所创新。在教学中,我想尽办法用更多的方式呈现数学,让学生编制数学小报、建设数学广角、开展数学竞赛、开设趣味数学等,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合作之中,在生动、灵活、形象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不断提供合作机会
在以往的教学时,教师总是想在最短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今天的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得到知识时是否亲历了探究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中學习知识、拓展视野、发散思维、形成能力。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合作乐趣,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开展小组数学问题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合作学习效率。
三、深入拓展合作时空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一定要体现这一理念,努力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与小组交流、分析、探索,让小组活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学中,教师可语言提示、点拨反馈、小组竞赛、鼓励评价,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相互启发、多向互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董世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