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
女儿丛丛升入大班后,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和我们谈起班里的小朋友。我明显感觉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丛丛与同伴间的交往活动也日渐增多了。
一天,放学回到家,丛丛和往常一样看动画片、吃晚饭和练琴。晚上洗漱完毕,她坐在床上看了一会儿书。熄灯时,我像往常一样陪着她入睡,却不想过了一会儿,小家伙呜咽起来。我很诧异,放学回来到现在,丛丛的情绪一直很稳定,也没听她说起什么不开心的事。
待丛丛哭声稍微平息了些,我握着她的小手,轻轻地问:“宝贝,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告诉妈妈吗?”丛丛把头埋进被子里,过了一会儿才断断续续地说,刚刚想起了白天和彤彤要珠子的事。
原来今天,丛丛一只小皮鞋上的珍珠一下子全掉了,被彤彤捡了些去。她想要回,但是彤彤说什么也不肯还。我明白,小女孩都喜爱闪闪发光的珍珠。丛丛说:“我想全部要回来,可是彤彤要我拿大珠子去交换。”说到伤心处,她又大哭起来,扯着嗓子叫:“我不想拿珠子和她换,我要拿回我的珠子,那是我的珠子。”从丛丛歇斯底里的哭声里,我听出了她心底的委屈和愤怒,也意识到这件事对丛丛的影响。
丛丛一直哭,这时候我说什么都无济于事,索性就让她用这种方式发泄压抑的情绪。
大约10多分钟后,哭声渐止。我摸摸丛丛的脸,说:“妈妈听出丛丛很生气,也很伤心。彤彤这样做是不对的。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要回珠子呢?”平静下来的丛丛说:“我明天一定找她要回来。”我表示支持。
“万一她不给我怎么办呢?”丛丛又开始担忧起来。平时接送女儿上下学,我也常常能见到彤彤,印象中她是一个比较强势的小姑娘。女儿的担忧也正是我的顾虑。但这个时候的她需要我的鼓励,这样才能让她更加勇敢。我说:“捡到别人的东西当然要归还,丛丛你捡到东西也会还给别人啊。彤彤她不还给你的话,就是做错事了。”
丛丛说:“嗯,那我明天去和她说。不给我,我就找苗苗和妮妮评理。”苗苗和妮妮是两个比较“直言”的小朋友,丛丛找她们,她们也会倾向于做出符合常理的判断。
我对她的做法很赞同:“可以啊。我们的身边有时候有不太懂事的小朋友,对他们,我们要坚持自己正确的做法,告诉他们做错了,这样他们才会变得懂事。”丛丛点点头,似乎下定了决心。
一会儿,丛丛睡着了。我却辗转难眠,其实每个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同伴欺负后,都会心疼和愤怒。但是在心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正是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好时机。所以我们除了排除内心的负面情绪,更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基本技巧和敢于捍卫自身权利的意识,向妥协说“不”。
第二天,丛丛放学回家,心情很好,但并没有第一时间和我交流关于珍珠的事情。晚饭时间,我试探地问:“今天你和彤彤要珠子了吗?”丛丛很高兴地说:“妈妈,我对彤彤说的话起作用了。彤彤向我说了对不起,还告诉我今天她的衣服口袋小,珠子没带过来,明天就还给我呢。放学的时候,她还说明天一定会记得带来的。”
我一听,也很高兴,赞赏她:“丛丛真勇敢,凭自己的努力要回了珍珠。”其实我高兴的并不是要回了珍珠,而是通过这次尝试,丛丛知道了如何和强势的同伴沟通,如何想办法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权益。这对于她今后的人生是多么宝贵的一次体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