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国
【分类号】G633.7
摘要: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教学领域在掀教改新浪潮。新课改倡导,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协作精神,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自主、更为生动活泼,小组合作学习成了物理教师们的首选。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提高了学习效率,符合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两年来,我校物理组着重进行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研究。作为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合作学习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的做法是:
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前提
小组成员间结构的合理性程度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为了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合理性。在组建小组时,首先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与小组之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特别是学业成绩方面,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其二是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可以先把一部分个性表现鲜明的学生在各自自愿的基础上分配到各组,以便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其他学生;其余的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使各组学生相互之间由于存在信赖感而畅所欲言。
二、有效调控、积极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调控,积极引导,使之朝着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向前进。为此,作为教师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科学分工,处理好个人与小组的关系。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组员间即有分工又有合作,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通过合作达到小组共同目标。具体分工如下:
小组组长。在探究中小组长的作用是:主持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分配、协调小组活动(实验操作),组织、归纳实验操作的结论,这需要让组内每位学生思考后都能说出各自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意见,并允许保留个人意见。
小组记录员。记录员负责把探究到的信息记录下来。为了避免记录员一个人包办代替,可以采取轮换制。实践中有些学生不乐意,生怕自己记不好,不会记,这就需要我们多鼓励他们,指出物理课的实验记录不像语文课那样对文字要求那么高,但在小组汇报时要让同学们都知道这代表什么意思。在汇报时,要鼓励紧张的学生慢慢说,说得不清可以重新来,只要能把小组的做法与意见向大家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小组操作员。负责按大家确定的方法、步骤进行探究、中间应该互相帮助。其基本操作形式是1号帮助4号,2、3号互帮互助,或3、4号操作,1、2号监督并及时提示注意事项,反之亦然。
2.积极引导,处理好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
合作教学把全班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同质小组,无形中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我们重视引导,明确告诉他们,各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主要是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动手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注意吸纳别人的观点。教师在评价时,要转变教学评价观,应以团队为单位表扬、鼓励,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淡化个人分值,重视小组学生的整体表现,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小组间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
3.恰当选择切入点,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有差异,因此对物质的特性认识就有不同,所采取的分辨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但大家在一起讨论后就可以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共同提高。如在教学《密度》这一课时我组采用了如下导入:
师:1、这里有铜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你们能想出哪些方法来?
2、说明你们是怎么分辨的?(让学生讨论后选取几个小组代表分别回答)
生甲:根据颜色的不同来区分铜丝和铝丝。
生乙:根据软硬程度的不同来区分铜丝和铝丝。
生丙:根据气味的不同来区分水和酒精。
生丁:相同的体积时比较它们的质量。
……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可将上面四种物质分辨出来。而相同的体积时它们的质量不同也是特性。
三、公平合理、双向评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小组合作学习的各项活动能否行之有效地展开,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我们常用的方法是:采取组长、组员的双向评价,即组长给组员打分,组员给组长打分。每次上课前,教师发给每组一张实验情况记录单,作为老师了解每个学生上课表现的依据之一。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探究的成果、回答问题的参与率、小组合作的氛围等,评定出本堂课的优胜小组,并做好记录。到期终评价时,优胜小组获得的次数作为最终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个学生各尽其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增强了探究活动的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符合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