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
【分类号】G633.8
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在重视学生“双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不能被忽略的,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此,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只有在化学课上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为乐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经久不衰的求知欲,让同学们涌现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教师可以从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魔棒点灯、小纸花变色、喷泉实验、爆炸实验、粉笔爆炸等。但这种好奇和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十一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一个道理:“鼓励是最好的语言”。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多用鼓励的语言,多给学生信心,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老师的同时,喜欢上你的课。这样学生们会感到上课变得轻松,从而愿意去思考、去探究,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生学习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时,教材上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来说明该反应。为此,可以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与双氧水的反应和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的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补充二氧化锰与水的反应实验,结果得出了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不能反应的结果。又引导学生去讨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特别是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管是设计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不仅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是教师讲解所不能替代的。它用它自身独有的魅力,给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带去了动力。如学习水净化实验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净化简易净化装置。又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进行分析、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讨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培养想象能力,要学会联想。讲到氧气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氨气等气体;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这套装置能不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讲到区分硬水和软水时引导学生除了用肥皂水来区分外,能不能用洗洁精等,并让学生动手实验等。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决定着创新活动。为此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的开展科技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例如在讲爱护水资源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
总之,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掌握好“双基”的同时,让其的创新精神得到很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