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学点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5-30 11:57肖金卫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信息化建设

肖金卫

摘要:教学点在全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针对教学点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落后、资源贫乏等问题,笔者通过长期调查研究,提出了教学点信息化建设的应对措施,希望引起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农村教学点  信息化建设  对策研究

【分类号】F323.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农村适龄儿童逐渐减少,为优化教学资源,各地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撤并建”的布局调整,较好解决了农村学生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以笔者所在的贵州为例,全省现有教学点3400多所,占全省中小学总数的22.8%。但是,这些教学点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资源缺乏,师资老化,信息闭塞,严重影响到教学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1、农村教学点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农村教学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改善,但城乡仍然有较大差别,特别是农村教学点教育信息化设备十分落后,现状令人堪忧。比如贵州,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在全省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学校仅占60%左右,还有相当部分教学点因缺乏硬件设备而无法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

1.2农村教学点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地处偏远山区的教学点师资力量短缺、教师信息化素养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点教师老龄化较重。比如贵州省六枝特区朗岱镇石糯尾教学点,全校7个班近170名学生,仅7名教师,且年龄都在45岁以上,其中1名已70多岁;二是教师流动性大。经调查发现,目前教学点教师大多由代课教师和特岗教师担任,工资低、待遇差。教师每月工资1000至2000元,加之农村条件艰苦、基础设施差,大多老师不愿留在基层。三是教育信息化观念落后。在一些具备信息技术条件的学校,一些教师把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当成一种负担,不敢用、不会用现代教学设备。

1.3农村教学点接触教学新信息不够

由于农村教学点大都还没有开通互联网,教师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受限,课堂教学大多局限于传统教材。比如贵州省六枝特区朗岱镇上寨教学点,全校仅有的一台电脑也用在了学校日常办公上,因而教师获取新的教学信息较难。通过调研还发现,即使一些具备信息化条件的地区,教学点教师能够接触到的也大多是面对城市教育的教学资源,适合农村本土化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

2、对农村教学点教育信息化建设困难的原因分析

2.1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工程建设,特别是对于贫困边远的省份来说,由于经济比较薄弱,财力有限,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以贵州为例,全省依托“薄改”项目和“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推进乡镇以上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乡镇以上中小学宽带接入和多媒体终端建设超过60%,而对教学点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多还停留在口头上。

2.2农村教学点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不够

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是制约现代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又一重要瓶颈问题。目前,伴随“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为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各地以县域为单位开展教学点骨干教师培训。但是,通过近两年培训的实际情况看,参加培训的大都是一些年轻教师。大多数老教师由于不懂电脑知识,即使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效果也不明显,所以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较难。

2.3农村教学点优质教学资源严重匮乏

由于教学点大多地处偏远山区,教育资源严格匮乏。 一方面,一些学校因缺乏现代教学设备,没有获取信息的渠道,再加之教师数量少,教学任务重,一些国家规定学科如英语、美术、体育课因缺乏专业老师而无法开足开齐;另一方面,由于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一些具备教育信息化条件的学校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有限,教育信息化设备闲置、使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

3、推进农村教学点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3.1加大对教学点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在教育投入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倾斜。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偏远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支持。因此,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来源,首先要依托财政投入。其次,采取“政企合作”模式进行。通过市场运作,让企业先行垫资,后政府分期偿还,切实解决财政资金缺口问题。再次,获取社会资助。加大对教育信息建设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关心和支持,吸引社会各界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或捐助。

3.2注重对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能力培训

提升教学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要结合农村教育、学校信息化设施和教师队伍的特征,选择适合于教学点教师需要的方式开展培训。一是利用远程教育开展培训。在已开展“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的学校,可以利用卫星传播系统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培训,具备网络设备的学校可以让教师通过网络资源的学习提升素质。此外,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教育资源做成光盘,让教师通过观摩学习提高能力。二是开展集中教育培训。让教师带着“教学任务”参加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做到学用结合,通过“互动式”培训, 便于教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教师感受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优势,迅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三是开展校本培训。各地要根据本地教育信息化的实际,组织学科经验丰富、信息素养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和专家,通过专题讲座、案例选讲等方式开展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3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机制

农村教学点教育信息化工作是关系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工程,笔者认为,要从根本解决农村教学点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除了要增加投外,还应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激励考核机制, 要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认证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有机结合起来,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等方面优先考虑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二是建立教育信息化教育培训工作机制。要注重整合资源,加强对省、市、县三级教育信息化专家团队的建设,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指导各地农村教学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逐步提高农村教学点教育信息化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建立教学点教师待遇增长机制。要进一步改善教学点教师待遇,做到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情感留人,逐步改变教学点教师因待遇过低导致人才流失问题,从而为全面推进农村教学点教育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

[2] 洪艳萍,陈利谷.我国农村教学点复式教学现状研究与分析;《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年11期;

[3] 赵丹,吴宏超.农村教学点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教育与经济》200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信息化建设
关于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构架及技术分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